臺灣省新興工業基地。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自北而東、南,與雲林、南投、高雄、臺南4縣接境;西面界海,與澎湖南部諸島遙對。面積1891平方公裡,人口約55萬。原縣府嘉義市,1982年改為省轄市。

  縣境東半部為山地和丘陵,西半部為平原低地,沿海多沙汕。嘉義市地當平原與丘陵交界處。北有牛稠溪及北港溪上源,後者為與雲林縣界河;南有八掌溪,為與臺南縣界河。各溪皆自東而西入海,不通航。北回歸線橫過縣境東西,平原氣候暖熱,年均溫達23℃℃,阿裡山則僅10.6℃。年降水量平原在1500毫米以上,自沿海向山區遞增,阿裡山年降水量4160.5毫米。平原有宜於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生長良好條件,與南、北鄰雲林、臺南兩縣同屬嘉南大圳灌溉區,甘蔗、水稻三年輪作。植蔗、制糖及其他農產品加工業皆甚發達。西部海岸地帶少雨多晴,為臺灣重要產鹽區,有著名佈袋鹽場。阿裡山林場為臺灣重要林區之一,亦為著名山地遊覽區,有森林鐵路登山。

  自北港至嘉義市間的原野為臺灣島上最早被開墾的地區之一;明末漢族移民集團領袖顏思齊、鄭芝龍等,曾自沿海深入至嘉義(諸羅)一帶,今嘉義市南水上鄉有相傳顏思齊墓遺址。嘉義市東南中埔鄉社口村有吳鳳廟,是紀念清乾隆間因勸導土著民族革除“獵首”習俗有功的漢人通事吳鳳。其祠廟及墓地以東阿裡山區內是高山族分佈區。曾文溪上源大埔溪過此,西南流至鄰近臺南縣界處,1973年築壩建成曾文水庫,供下遊臺南平原灌溉之需,為臺灣最大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