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有動植物物眾多,植物中有不少是孑遺植物:在裸子植物中,如銀杏、水杉、銀杉與金錢松等均為中國特有的孑遺植物;在被子植物中,珙桐、喜樹、觀光木、水青樹與鵝掌楸等為中國所特有。野生動物中大熊貓、金絲猴、白豚、白唇鹿、羚牛、褐馬雞、揚子鰐、藏羚、臺灣猴、大鯢等都是中國特有珍貴動物(見中國植物資源、中國動物資源)。

  隨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活動範圍日漸開拓,對自然界衝擊的強度亦愈來愈大,自然面貌急劇變化,動植物自然資源受到很很大破壞,中國野生動物已經絕滅的就有麋鹿、犀牛、高鼻羚羊、新疆虎、冠麻鴨等十餘種之多;而分佈范圍大為縮小、種群數量大見減少的野生動物,更為繁多,如亞洲象、東北虎。

  中國的自然保護事業起步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截至1991年底,中國自然保護區已有400多處,遍及全國。其中長白山、臥龍、鼎湖山、梵凈山、武夷山、錫林郭勒草原、博格達峰及神農架等8個保護區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見彩圖)

中國自然保護區 本圖上中國國界線系按照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1:40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形圖》繪制。

白挨豚人工養殖

  地理分佈 中國現有的自然保護區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局面。總數的87.7%集中於東部季風區,其中的亞熱帶地區集中瞭保護區的54.7%;中亞熱帶地區范圍內的保護區占總數的34.9%,僅浙江省就有4處保護區,偏集於該省西境,也顯得相當集中。中國溫帶地區的保護區占全國總數的23.5%,絕大多數分佈於遼、吉、黑3省,且以偏居東部山地為多;其他省份則寥寥無幾。中國熱帶地區面積不大,其保護區僅占總數的9.5%,主要在海南島(見尖峰嶺自然保護區、東寨港自然保護區)與雲南西雙版納〔見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海南島於東部沿海及西南部都相對集中。

  蒙新幹旱區和青藏高原區的自然保護區僅為總數的12.3%。如新疆的自然保護區,北起阿爾泰山,穿越天山,經塔裡木盆地北部孔雀河的尉犁,南至阿爾金山(見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西段,雖分散,但仍見某種程度的相對集中。阿勒泰喀納斯與佈爾根河貍兩保護區分別位於阿爾泰山的西北與東南;天山有東、中、西3處:博格達山的天池,開都河源頭處的巴音佈魯克與西陲的托木爾峰。青藏高原的自然保護區數量既很少,位置又都偏於高原東部一隅。

  類型 中國的自然保護區可依據所在地的具體情況與保護對象,分為下列4類:

  ①生物型自然保護區。分為植物類和動物類自然保護區。在中國自然保護區中數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動物方面,如長江下遊的揚子鱷是絕滅瞭的中生代恐龍的近親,有“活化石”之稱,是世界珍貴動物之一。現於安徽東南部宣城南陵廣德一帶特設保護區(見揚子鱷自然保護區);為挽救東北虎瀕臨絕滅的危境,黑龍江開辟瞭七星砬子保護區;再如海南島東南沿海的南灣半島上的獼猴,島中西部灌木丘陵地區的海南坡鹿,陜西洋縣秦嶺南坡的朱鹮,遼寧大連市蛇島的蝮蛇(見蛇島自然保護區),也都在保護之列。植物方面,如黑龍江小興安嶺的紅松是溫帶針闊葉混交中的特征樹種;海南島南部的青皮是熱帶雨林中龍腦香料的標志樹種,前者設立瞭豐林(見伊春市)與涼水兩保護區,後者則有萬寧的青皮林保護區;水杉與銀杉均為第三紀孑遺植物,稀有珍貴,20世紀40年代於湖北利川發現天然殘存的水杉林,四川東南部金佛山所保存的數十株銀杉樹,都被列為保護區。

  生物型自然保護區中有保護多項動植物及其特定生態系統為目的的。如中國珍稀動物大熊貓集中分佈在四川盆地西部、西北部邊緣高山地區,這一弧形地帶是古北和東洋兩界動物區系的交匯所在,珍貴動物十分豐富,除大熊貓外,尚有金絲猴、羚牛等,以這種集合為對象而設立的保護區不下十多個,臥龍是其中最著名者。中亞熱帶多樹種、多層次、多類型的常綠闊葉林,在浙、贛與閩3省,凡面積較廣大,保存良好的幾乎都被劃定為保護區。還有散佈在各地的候鳥保護區,如以保護珍禽丹頂鶴為主的,就有黑龍江的紮龍(見齊齊哈爾市)、吉林的莫莫格和向海及江蘇鹽城的灘塗(見鹽城自然保護區)等處;新疆的巴音佈克魯被譽為“天鵝湖”,屬於國傢保護的鳥類有黑鸛、白尾海雕、大天鵝等13種;每年春季,有十多萬隻斑頭雁、棕頭鷗、魚鷗、鸕鶿等,飛集青海湖鳥島,繁殖後代;而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更以其珍禽種類多,數量大,最為突出。

  ②綜合型自然保護區。即以保護完整的自然景觀為目的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在這一類中最為著名,其山體高大雄偉壯觀,原始森林面貌整齊,生態系統較多樣而又完整,垂直帶譜遞嬗鮮明,植物區系豐富而獨特。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新、青、藏3省區之交,面積4.5萬平方公裡,超出目前全國所有保護區面積的總和,高原生態系統保存良好,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阿爾泰山西北部的喀納斯、秦嶺中段的太白山及閩西北的武夷山等保護區,亦分別代表瞭不同的自然景觀。

  ③自然風景型自然保護區。此類自然保護區以亞熱帶為最多,如西天目山、廬山、鼎湖山、縉雲山及九寨溝等。

  ④自然歷史遺跡型自然保護區。包括古生物遺跡自然保護區和地質作用遺跡自然保護區兩類。前者如山東山旺村所保存的生物化石(見山旺村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後者如黑龍江五大連池的火山地貌(見五大連池火山群)。

  中國自然保護區自建立以來,對挽救、保護生物種質和群落及地質剖面發揮瞭積極的作用,同時在開展科研和教學等方面也起瞭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