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甯宗慶元年間韓侂胄打擊政敵的政治事件。紹熙末,宋甯宗趙擴由趙汝愚和韓侂胄擁立為帝。趙汝愚出身皇族,韓侂胄是外戚。趙汝愚為相,收攬名士,想有一番作為。朱熹是當時著名學者,被召入經筵,為皇帝講書。韓侂胄與趙汝愚不和,圖謀排斥趙汝愚,先後起用京鏜、何澹、劉三傑、劉德秀、胡敧等人。朱熹約吏部侍郎彭龜年同劾韓侂胄,韓侂胄對宋甯宗說朱熹迂闊不可用。時宋甯宗信任韓侂胄,朱熹因罷去,趙汝愚和中書舍人陳傅良等力爭不能得。彭龜年奏韓侂胄“進退大臣,更易言官”,“竊弄威福,不不去必為後患”。慶元元年(1195)二月,趙汝愚罷相,出知福州。反對趙汝愚罷官的人都陸續被竄逐;太學生楊宏中等六人被編管於五百裡外,時號“六君子”。同年十一月,竄趙汝愚於永州(今湖南零陵),慶元二年正月,暴死於衡州(今湖南衡陽)。韓侂胄當政,凡和他意見不合的都稱為“道學”之人,後又斥道學為“偽學”。禁毀理學傢的“語錄”一類書籍,科舉考試稍涉義理之學者,一律不予錄取。慶元三年,將趙汝愚、朱熹一派及其同情者定為“逆黨”,開列“偽學逆黨”黨籍,凡五十九人,包括周必大、陳傅良、葉適、彭龜年、章穎、項安世等。名列黨籍者受到程度不等的處罰,凡與他們有關系的人,也都不許擔任官職或參加科舉考試。嘉泰二年(1202)二月,始弛黨禁。

  

參考書目

 酈傢駒:《試論關於韓侂胄評價的若幹問題》,《中國史研究》198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