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一。姬姓,出於晉公族。祖先韓武子名萬,為晉曲沃桓叔之子,封於韓原(今陝西韓城東北,一說在今晉南),因以韓為氏。西元前588年,晉作六軍,武子玄孫獻子(名厥)列為晉卿。西元前458年,韓宣子與智氏和趙、魏共滅範氏和中行氏,而盡分其土地。西元前453年,韓康子與趙襄子、魏桓子又共滅智氏,三分晉國。西元前403年,韓景侯與趙烈侯、魏文侯被周天子正式策命為諸侯。

  韓的疆域最初在今山西東南部,後逐漸擴大到今河南中部。春秋秋晚期,韓宣子徙居州(今河南溫縣東北),韓貞子又徙居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當時韓的疆域大體在今山西臨汾地區及其以東的沁河流域和沁河下遊的河南溫縣一帶。戰國早、中期,韓武子徙居宜陽(今河南宜陽西)。韓景侯時又遷都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將國都遷到鄭(今河南新鄭),重心遂移到今河南新鄭一帶和洛陽周圍地區。

  韓所處地理位置正當所謂“四戰之地”的中原地區,東有魏,南有楚,西有秦,北有趙,因受各大國威脅,勢力一直未能發展起來。公元前355年,韓昭侯任用申不害為相,實行政治改革,一時“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但申不害死後,韓仍不能擺脫困境,來自秦的威脅尤為嚴重。公元前335~前301年,秦曾多次敗韓,先後攻取韓的宜陽、鄢、石章、武遂、穰等地。公元前296年,齊、韓、魏聯軍攻入秦函谷關,秦歸還韓河外及武遂。公元前293年,秦大敗韓、魏聯軍於伊闕,後又攻取韓的宛、鄧,韓不得不獻上武遂之地方二百裡。自公元前286~前263年,秦又大敗韓,並連續攻取韓的少曲、高平、陘城、南陽。公元前262年,又取韓的野王,切斷上黨通往韓都新鄭的道路,韓上黨郡守以郡降趙。次年,秦攻取韓的緱氏、綸。數年後,攻取陽城、負黍。公元前249年,秦滅東周,又取得韓的成皋、滎陽,後全部占領上黨郡,並攻取韓的十三城。公元前233年,韓派韓非入秦,勸秦存韓伐趙,但不久韓非被迫自殺。公元前230年,秦派內史騰攻韓,虜韓王安,以韓地設潁川郡。韓國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