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和中國燕京大學聯合組成的以研究中國文化為宗旨的學術機構。創始於1928年,經費來源於美國科學傢霍爾(1863~1914)死後捐贈的一筆鉅款。主管機構為托事部,哈佛、燕大各派三人參加,並聘請外校代表三人,總攬全社的大政方針。學社總部設在哈佛大學,負責開辦東亞語文系。除本科生外,兼收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可資送北京、巴黎或東京進修一二年。出版《哈佛東亞學志》,並刊印專號和專著,如洪業著《杜甫傳》和柯立夫著《蒙古秘史》等。附設哈佛燕京圖書館(原名漢漢和圖書館),藏有中日文古籍約四五十萬冊,為全美高校之冠。

  1949年以前,學社在燕京大學設有北平辦事處,負責文、史、哲三系部分教授和科研經費,出版《燕京學報》(共四十一期)與若幹特刊。另設引得編纂處,原與北平辦事處平行,1949年以後合並,基本附屬於辦事處之下。編纂處采用已故國際著名史學傢洪業創制的中國字庋擷法,專印經過整理的中國古籍的“引得”(即索引)。其大致可分兩類,正刊四十一種,特刊二十三種,總計六十四種,共八十一冊,是國內較早運用科學方法整理出版中國古籍文獻的工具書。該社三十年間,出版有關經、史、子、集六十四種引得,每種各有一序,述其原書編撰始末及其版本源流,並評價其得失,俾供讀者利用參考。洪業作序最多,共十餘篇,短者數千字,長者數萬、甚至十萬字以上。其代表作《禮記引得序》、《春秋經傳引得序》、《杜詩引得序》等,得到當時國內外學術界權威如法國伯希和和胡適等人的贊賞和高度評價。近年來,上海古籍出版社已將六十四種引得全部重印出版。其中除部分被更新的索引所代替外,許多種迄今仍為國內外中國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