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爾哈赤

  大金(後金)開國君主,清朝奠基人。滿族,愛新覺羅氏。廟號太祖。初諡武皇帝。後諡高皇帝。他早年喪母,自立為生。後因生活所迫,離傢從戎,投到明遼東總兵李成梁部下,屢立戰功。他還勤奮好學,粗通漢文,受漢文化的影響很深。<

  努爾哈赤的先祖許多人受明朝冊封,擔任指揮使、都督僉事、都督等官職。他的祖父覺昌安為建州左衛都指揮,父親塔克世為建州左衛指揮。萬歷十一年(1583),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圖倫城主尼堪外蘭引導明軍鎮壓阿臺,覺昌安、塔克世也隨軍同往。在攻打古埒城時,明軍在尼堪外蘭的唆使下,誤殺瞭覺昌安和塔克世。明廷為瞭報償其祖、父的冤死,命努爾哈赤回建州襲父職,任建州左衛指揮。他離開李成梁部回到建州後,正值久經分裂割據、戰亂不息的女真社會出現瞭要求統一的歷史趨勢。於是他打起為祖、父報仇的旗號,以“遺甲十三副”起兵,開始瞭統一女真各部的事業。雖初起時僅是一支兵少將寡的弱小勢力,但是他經多次征戰,逐步制定瞭一些正確的政策,因而很快成為女真諸部中最強大的力量。對內在政治上“定國政,禁悖亂,緝盜賊,法制以立”;在經濟上加強“互市交易,以通商賈,因此滿洲民殷國富”;在軍事上建立一支“出則備戰,入則務農”的部隊。對外則推行“遠交近攻之術”,一方面拉攏蒙古,團結朝鮮,與明朝仍然保持臣屬關系,以取得明廷的信任;另一方面對鄰近的女真各部,采取恩威並行,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的武力統一辦法。這些措施推動和加速瞭女真各部統一的進程。萬歷十一年,努爾哈赤打敗瞭仇敵尼堪外蘭,攻占圖倫城,首先控制瞭整個蘇克素護部。然後用瞭三十多年的時間,東伐西討,南征北戰,統一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全部,以及“野人”女真的大部,從而結束瞭自元明以來女真社會長期分裂和動亂不安的局面。這對女真社會的發展,促進東北地區各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快滿族共同體的形成起瞭積極作用。

  隨著女真各部走向統一,人口增多,地域擴大,努爾哈赤根據需要,在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等方面,采取許多改革措施。萬歷二十七年,他命額爾德尼和噶蓋兩人,以蒙古文字母與女真語音創制滿文(見蒙古文字、女真文字),稱為老滿文,作為本民族文字開始應用推廣。四十三年,又在原有女真狩獵的“牛錄”組織的基礎上,建立八旗制度。把全體人民分隸各旗牛錄統轄之下,成為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形式。接著又置理政聽訟大臣五人,紮爾固齊十人,與八旗旗主共同佐理政務。規定五日一朝,凡事先由紮爾固齊審理,然後經理政聽訟大臣審議,再交眾貝勒議定,由努爾哈亦最後裁決。從而加強瞭社會組織和行政管理。

  萬歷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大金”(史稱後金),改元天命,自此公開與明抗衡。天命三年四月,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統兵攻陷明撫順、清河等地,後金由防禦轉入進攻,從此改變瞭遼東的形勢。努爾哈赤開始走上和明王朝爭奪全國統治權的道路。六年二月,努爾哈赤率領大軍相繼攻占沈陽、遼陽等七十餘城,遼河以東盡為後金所有。他為瞭加強對新占領區的統治,由薩爾滸城遷都到遼陽,後又遷至沈陽。努力爾哈赤進入遼沈地區以後,實行“計丁授田”,使原來的漢族農民淪為農奴,引起漢民的反抗。十年十月,又下令實行“編丁立莊”,把漢民編入汗、貝勒的莊中,使漢人遭到更殘酷的剝削。加以大量掠奪人口,任意強占財物、屠殺漢民,加深瞭民族矛盾。努爾哈亦對漢民政策的失誤,使得後金政權常處於飄搖動蕩之中,無力再向外發展。

  天命十一年正月,努爾哈赤乘明遼東經略高第放棄關外、退守關內之機,統率大軍進攻寧遠(今遼寧興城),被寧遠守將袁崇煥擊敗,損失慘重。這是努爾哈赤對明戰爭以來第一次遭受挫敗,他滿懷忿恨返回沈陽。七月身患毒疽,八月十一日病死。在他的一生中,統一瞭分散割據的女真諸部,開創瞭對後世影響較大的八旗制度,建立瞭後金地方政權,在清朝初興時期起瞭重要作用,是創建清王朝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