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胤禛

  清入關後第三代皇帝。滿族,愛新覺羅氏,清聖祖玄燁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繼位。年號雍正,習稱雍正帝禛在位十三年,廟號世宗。

  清世宗年輕時跟從顧八代、徐元夢等學習經史,又與禪僧僧接近,稍懂佛學。曾隨聖祖巡幸江南,朝佛五臺山,秋狝熱河(今河北承德),並奉命往祭曲阜孔廟、盛京(今遼寧沈陽)祖陵。清聖祖親征噶爾丹,從征掌正紅旗大營。康熙末年,同其他皇子爭為儲君。聖祖死後,他在步軍統領隆科多幫助下繼承帝位。世傳他奪瞭撫遠大將軍胤藝的帝位,但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尚無定論。

  清世宗即位時已四十五歲,加之前此的經歷,使他比較瞭解世情,並具有豐富的統治經驗。即位後,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異己,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將胤藝從西北軍前召回,加以圈禁。晉封胤禩為廉親王和總理事務大臣。將胤禟發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鑒於清朝沒有行之有效的立儲制度,常因皇位繼承權產生爭端,創立瞭秘密立儲制度。雍正元年(1723),接受山西巡撫諾岷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限制、減少官員的貪贓舞弊和橫征暴斂。二年,又針對康熙末年各地虧空錢糧嚴重,決定嚴格清查,對貪官污吏即行抄傢追贓,對民間拖欠,命在短期內分年帶征。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結黨營私之名,責令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自盡,同時削隆科多太保,後圈禁致死。並因此株連出汪景祺《西征隨筆》案和查嗣庭試題案。七年,發生曾靜遣其徒張熙策動川陜總督嶽鐘琪謀反的投書案,牽連到已故理學傢呂留良,世宗遂大興文字獄,以作為控制思想、打擊政敵、提高自已權威的手段。同年,為適應西北用兵之需,始設軍機房(十年時改軍機處),選親重大臣協辦軍務。軍機大臣隻能繕述皇帝命令,本身無贊畫權,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權於一身。他還在題本、奏本之外,命督撫佈按等地方大員密折奏事,以加強皇帝對地方行政的控制。

  在經濟上采取瞭一些旨在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雍正二年,開始實行直隸巡撫李維鈞提出的“攤丁入地”的賦役制度,同時宣佈取消儒戶、宦戶,限制紳衿特權,使無論貧富力役負擔比較合理。同時,為瞭解決人口日益增長所需糧食問題,更加嚴格地執行傳統的重農抑末方針,鼓勵墾荒,強調糧食生產,反對種植經濟作物,並反對開礦和發展手工業。他註意興修水利,除治理黃河、建築浙江海塘外,命怡親王胤祥在直隸開展營田水利,在寧夏修築和疏浚水渠。與此同時,實行社會改革。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陜西樂籍,並命其他賤籍也照此辦理。後來浙江紹興惰民、安徽徽州“伴當”、寧國世仆、廣東疍戶、江蘇常熟丐戶相繼開豁為良,從而打擊瞭殘存的蓄奴制度,對社會發展起瞭積極作用。

  世宗在位期間還註意同少數民族的關系及外交關系。雍正四年,根據雲貴總督鄂爾泰的建議,大規模地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取消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強瞭中央對該地區的統治。五年,清廷同俄國訂立瞭《佈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在劃定中俄邊界及處理兩國通商問題等方面,維護瞭國傢主權。

  清世宗把他批閱過的奏折選擇一部分輯成《朱批諭旨》。他對臣工的諭旨,由張廷玉等紀錄編成《上諭內閣》、《上諭八旗》。他的各種體裁的文章被後人輯為《禦制文集》。雍正十三年,世宗卒。謚憲皇帝。

  清世宗勤於政務,大力清除康熙統治後期的各種積弊,取得一定成效,對清代歷史發展有一定貢獻。但他統治嚴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故後世頗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