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多山之國。據統計,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積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9%。就海拔而言,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的中國國境線上和國境內者即達9座。世界第1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第2高峰──喬戈裏峰(8611米),第3高峰──幹城章嘉峰(8586米),第5高峰──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第7高峰──卓奧友峰(8204米)均位於中國國境線上,第14高峰──希夏邦馬峰(8012米)位於中國西藏境境內。至於海拔超過5000米的高峰,在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岡底斯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唐古拉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大雪山、岷山等山地中數以千百計,無論是山峰的高度和數量都是其他國傢無可倫比的。(見彩圖)

青藏公路穿越唐古拉山脊

岡底斯山脈主峰——岡仁波齊峰 中國圖片檔案館供稿

世界第二高峰喀喇昆侖山主峰——喬戈裡峰

珠穆朗瑪峰地區壯觀的絨佈冰川

科學工作者在珠峰地區考察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山地是中國地貌的格架。中國大地貌單元如大高原、大盆地的四周都被山脈環繞。青藏高原是中國最高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5000米,環繞高原的山脈有喜馬拉雅山,喀喇昆侖山、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等。西南部的雲貴高原海拔降至2000~1000米,周圍的山脈有哀牢山、苗嶺、烏蒙山、大婁山、武陵山等。西北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邊緣的山脈有秦嶺、太行山脈、賀蘭山、陰山山脈、大興安嶺等。新疆塔裡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最低處羅佈泊窪地的海拔780米。而周圍的天山、昆侖山、阿爾金山等山脈,一般海拔在4000~5000米。新疆準噶爾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四周都為高大山脈所封閉。就是在中國東部和東北部的大平原和島嶼上也可見到大片的中、低山和丘陵,如松遼平原東部的張廣才嶺和長白山脈,黃淮海平原東部的山東丘陵和長江中下遊的低山丘陵。臺灣島的玉山海拔3997米,海南島的五指山海拔1867米。

  形成時期 中國造山運動劃分為5幕:即加裡東運動、華力西運動、印支運動、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

  ①加裡東運動指發生在早古生代的造山運動。在這次造山運動中,主要褶皺隆起的有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的山脈。

  ②華力西運動指古生代石炭紀至二疊紀的造山運動。這一運動使中國北部阿爾泰山、天山、大興安嶺、陰山、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秦嶺等山脈隆起,並伴有大量的花崗巖侵入。

中國山地

  ③印支運動指中生代三疊紀至侏羅紀的造山運動。這一運動使川西、滇西北一帶隆起成為山地,如岷山、邛崍山、大雪山、雲嶺等。

  ④燕山運動指中生代白堊紀的造山運動。這一運動不僅產生燕山山脈、太行山脈、賀蘭山、雪峰山、橫斷山脈、唐古拉山、喀喇昆侖山等山脈,而且形成許多山間斷陷盆地,並在盆地內堆積瞭巨厚的砂頁巖層。

  ⑤喜馬拉雅運動是發生在新生代的最年輕的造山運動。分為兩幕:第一幕是在漸新世至中新世,使喜馬拉雅山主體、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長白山、武夷山脈等大幅度隆起;第二幕發生於上新世至更新世,這時,喜馬拉雅山南面的西瓦裡克丘陵隆起,西藏高原大幅度上升,臺灣山地露出海面。喜馬拉雅運動對那些古老的山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對大興安嶺—陰山一線以北的地區比較微弱。所以中國的山脈雖然形成的地質時代有先有後,但並非都是前幾次造山運動所形成的面貌。

  根據板塊構造的理論,中國是由若幹個古板塊拼接鑲嵌而成的。但如何與板塊構造的理論具體相聯系,尚待進一步探索。可以肯定,每一次造山運動就是由於古大陸板塊在移動時,古板塊邊界發生碰撞所造成的。

  分類 根據中國1:100萬地貌圖制圖規范(試行稿)提出的山地按海拔劃分原則(見表),以海拔1000米作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地的一般高度。海拔3500米大致相當於中國山地森林上限。雪線高度各山脈不一,一般約在海拔5000米。這一指標實際上反映瞭中國山地的垂直自然帶的界線。

山地高度劃分指標表

  中國東西部地勢差別懸殊。僅用海拔還不足以反映這種差別,如四川峨眉山金頂海拔3099米,而西藏拉薩平原海拔為3650米。所以劃分山地還必須輔以相對高度指標。表中的相對高度指標是四川省地貌圖的劃分指標。中國幅員廣大,各省區山地條件不同,故劃分的指標目前尚未取得一致。

  主要山系 山地系統是指山脈、山塊、山鏈及其大小分支的總稱。它具有復雜的地質發展史和包括不同年代、不同類型的山地。

  中國的主要山系如下:①天山—阿爾泰山系,②帕米爾—昆侖—祁連山系,③大興安嶺—陰山山系,④燕山—太行山系,⑤長白山系,⑥喀喇昆侖—唐古拉山系,⑦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系,⑧喜馬拉雅山系,⑨橫斷山系,⑩巴顏喀拉山系,(11)秦嶺—大巴山系,(12)烏蒙—武陵山系,(13)東南沿海山系,(14)臺灣山系,(15)海南山系。

祁連山脈

  經濟意義 中國山地區的縣級行政區數要占全國的2/3,人口和耕地分別占1/3與2/5,糧食占1/3。中國90%以上的木材產量也取之於山地區。中國的礦產資源和水力資源大部分也集中於山地區。中國的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也以山地區最多和最壯觀。同時,中國山地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中國目前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絕大部分都分佈於山地區。此外,中國山地是中國各少數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又是中國革命的老根據地。因此,合理地開發與利用中國山地並積極地進行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