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晚新生代以來的火山及熔巖活動較普遍,主要分佈在東北地區、內蒙古及晉冀二省北部、雷州半島及海南島、雲南騰沖、羌塘(藏北)高原、臺灣,太行山東麓及華北平原等地。從全球火山分佈來看,中國火山活動大部分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大陸邊緣火山,主要受華夏系、新華夏系斷裂及與之相交的北西向斷裂控制,為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產物。

  ①東北地區是中國新生代火山最多地區,共有34個火山群,計640餘座火山、並有大面積的熔巖被。主要分佈在長白山地地、大興安嶺和東北平原(見五大連池火山群)及松遼分水嶺3地區,具有活動范圍廣、強度高、噴發期數多、分佈密度大等特點。新第三紀時期多有規模巨大的沿斷裂溢出的基性玄武巖,覆蓋於廣大準平原面之上,成大面積的熔巖高原及臺地;規模較小者後期被侵蝕切割為方山、嶺脊、尖山、殘丘等;第四紀以後噴發規模漸小,熔巖充填谷地,覆於河流階地之上成低臺地,或堵塞河流堰塞成湖,如“地下森林”火山群的熔巖流阻塞牡丹江上遊,使之成為中國最大熔巖堰塞湖──鏡泊湖;晚期則以強烈的中心式噴發為主,形成由火山熔巖及火山碎屑(火山彈、火山礫、火山砂、火山灰等)組成的突兀於熔巖高原、臺地之上眾多的火山錐。以長白山地區為例:在以長白山火山錐為中心的廣大地面上,熔巖高原、熔巖臺地呈環帶狀分佈,覆蓋面積達萬餘平方公裡。一般認為東北區晚新生代以來的火山活動共有9期,其中以上新世中期(第三期!溏發為最強烈,此後規模和強度逐漸減弱。(見彩圖)

五大連池火山熔巖和噴火口

五大連池火山熔巖和噴火口

  ②內蒙古高原亦為中國晚新生代火山活動較頻繁地區。在大興安嶺新華夏隆起帶和陰山東西向復雜構造帶截接部位之北側,以錫林郭勒盟為中心的內蒙古高原中部,發育有大片第三紀末至第四紀初期的玄武巖組成的熔巖臺地,總面積約1.2萬多平方公裡,規模僅次於長白山區。臺地上規律地排列著許多第四紀死火山錐。按其分佈約可分為3片:巴彥圖嘎熔巖臺地集中於中蒙邊界,至少有40餘座火山;阿巴嘎火山群規模最大,熔巖臺地之上有206座成截頂圓錐形、鐘形、馬蹄形、不規則形火山錐;達來諾爾熔巖臺地面積約3100平方公裡,102座火山錐成華夏向雁行式排列有序。以上均為新第三紀寧靜式裂隙噴溢到第四紀後逐漸轉為多次強烈的中心式噴發而形成。內蒙古高原南部的集寧周圍直至山西右玉、大同,及張北漢諾壩玄武巖臺地一帶,稱察哈爾火山區、該區恰值陰山東西向復雜構造帶與大興安嶺新華夏構造帶之截接部位,又為祁呂東翼反射弧的斜接所復雜化。所以,玄武巖臺地的分佈明顯受控於北東向及東西向構造。該區熔巖面積很大,如察哈爾熔巖臺地面積約4400多平方公裡,但後期火山活動規模及火山錐數目均遠不及高原中部。第四紀火山錐僅分佈在玄武巖臺地的南北兩側,如大同火山群可見保存完好的火山錐10餘個,另外還有由9座火山組成的馬蘭哈達火山群和由7座火山組成的岱海南部火山群。據推斷該區火山活動始於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到更新世末甚至全新世方結束。

  ③海南島北部與雷州半島的火山及熔巖地貌的形成是與該區強烈的新構造運動密切相關。該區第三紀初期開如斷陷下沉,沉積厚度達3000餘米,其中夾有數十層薄層玄武巖。第四紀初雷瓊地區上升,火山活動也最強烈。早期為裂隙式的平靜溢流,成大規模熔巖被,而後逐漸轉為猛烈但規模較小的中心式噴發,至全新世漸趨停息。在地表形成瞭大面積的熔巖臺地及星羅棋佈的火山錐。據統計玄武巖流面積達7500平方公裡,火山錐近70個。

  ④著名的騰沖火山群位於滇西橫斷山系南段的高黎貢山西側,火山及熔巖流以騰沖縣城為中心成一南北向延伸的長條形,面積87×33平方公裡,計有火山錐70餘座,其中火口完整的22座,遭破壞的10座,其餘為無火口火山。火山及熔巖活動自上新世始至全新世。本區以極豐富的地熱資源著稱於世,據1974年不完全統計,騰沖縣79個泉群中,溫度在90℃以上者有10處,地表天然熱流量達25.498×104千焦耳/秒,一年相當於燃燒27萬噸標準煤。在地熱區高溫中心熱海熱田,遍佈汽泉、熱泉、沸泉,水聲鼎沸,水汽蒸騰、數裡之外可見。另外該區地震頻繁,並具巖將沖擊型地震的特點:小震、群震、淺震甚多。表明熱田下部存在尚未溢出的殘餘巖漿體活動,成為地熱流的強大熱源,目前火山仍處微弱活動過程。

騰沖火山口

中國火山分佈

  ⑤在羌塘(藏北)高原北部,由於上新世以來青藏高原強烈隆起,伴隨著強烈的地殼運動,留下瞭分佈較廣的多期火山活動遺跡。可劃分為6個火山群。其中西昆侖山中克裡雅河上遊位於海拔4700米處的高145米的1號火山,曾於1951年5月27日爆發,延續數晝夜,為中國大陸火山活動的最新記錄。該區位置最南的大火山群──巴毛窮宗火山群,最高達5398米,是中國最高的火山。

  ⑥臺灣島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內,北部大屯火山群為早更新世—晚更新世期火山活動的產物,並有澎湖列島等火山島。這些火山不僅形成瞭臺灣島北部獨特的火山海岸,而且有些火口至今仍有硫氣噴出。如由7個小山峰組成的七星火山的東南山腹冷水坑爆裂口的硫氣孔,硫的最高年產量達455噸。

  ⑦太行山東麓有名的井陘雪花山玄武巖(N2Q1)、湯陰黑山頭玄武巖(Q1Q2)等及河北平原內部黃驊附近的“小山”和無棣附近的“大山”也為新生代以來火山活動的產物。華北平原底部並發現有4層玄武巖及火山碎屑巖夾層,說明在太行山的抬升和華北平原的下沉過程中,也曾伴隨有多次巖漿噴出活動。

  ⑧南京附近有上新世噴發的上“方山”玄武巖和下“方山”玄武巖,長江北岸的盱眙、六合(見六合縣)及南岸江寧一帶均有由10餘座火山錐組成的小型火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