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遼的創建者。字重德。契丹族人。遼太祖耶律億八世孫。通契丹文、漢文,善騎射。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初年,曾為翰林承旨,契丹語翰林稱“林牙”,故亦名“大石林牙”。歷任刺史、節度使。女真族阿骨打起兵滅遼,天祚帝於保大二年(1122)自鴛鴦濼敗走夾山(今內蒙古薩拉齊西北大青山)。其子耶律淳留守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耶律大石與宰相李處溫等在燕京擁立耶律淳為帝,號天錫皇帝。耶律淳稱帝三個月病死,妻蕭德妃權主朝政。不久,金兵攻陷南京,蕭德妃西奔天德軍(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北))謁天祚帝,被殺。耶律大石在居庸關抗金之役中為金軍俘獲,保大三年九月逃依天祚帝。天祚帝赦其擅立之罪,耶律大石心不自安。保大四年七月,天祚帝自夾山率師東伐,謀為恢復。耶律大石諫阻,不從,乃自立為王,率二百騎遁走,過黑水(今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艾不蓋河),得到白達達部(汪古部)長的資助,馳至遼西北重鎮鎮州(今蒙古鄂爾渾河上遊,哈達桑東北古回鶻城)。這一帶本是漠北遼朝治下廣大遊牧部族之地,未受金兵侵擾。他便在可敦城召集邊境內威武等七州和大黃室韋、烏古、敵烈、達密裡、阻卜、密兒紀等十八部部眾,組成新軍,“有戰馬萬匹”,設官置吏,建立瞭新政權,策劃復興遼朝。並向西北發展,在葉密裡河(今額敏河)邊建築瞭一個城堡。許多突厥部族前來歸順,勢力逐漸增至四萬戶。1130年,他再向西發展,行前致書給西州回鶻王畢勒哥(BilgaKhan),說要假道西行赴大食,畢勒哥饋送他出境。

  據波斯、阿拉伯史傢記載,西遼德宗分兩路西進。一路擬攻喀什噶爾,但受到挫折。主力向西經伊犁入哈剌汗所轄八剌沙袞(Balasa ghun)境。時哈剌汗孱弱,屬下割錄部(Kar lu Ks)和康裡部(Kanglis)叛亂,於是便向西遼德宗納士稱臣。西遼德宗乘機奪取瞭王位,自稱天祐皇帝,改元延慶,同時采用突厥族稱號曰“古兒汗”(Gur-Khan,眾汗之汗),這就是中國史上所稱“西遼”,阿拉伯史傢稱為“哈剌契丹”(Kara-Kitai)。康國元年(1134),西遼德宗以八剌沙袞為都城(別稱虎思斡魯朵,意為強有力的宮帳),傍楚河(今蘇聯托克瑪克市東南)。哈剌汗所轄地區,原有很多屯田的契丹人居住,這使西遼德宗得以順利地拓地立國。

  西遼德宗討平康裡部的反亂,北向擊敗瞭轄戛斯。康國元年,復遣大軍東征金朝,至喀什噶爾、和闐後,沿途牛馬多死,被迫還師。康國四年五月,開始攻尋思幹(撒馬爾罕)算端(蘇丹)馬哈木汗(Mahmud Khan),敗之於忽氈(Khod jend)。馬哈木汗退到尋思幹後,重整武備,並求援於其舅父忽兒珊(Khorassan)的塞爾柱算端桑伽兒(Sultan Sanjar)(另說是割錄部要求桑伽兒北上河中)。康國八年,桑伽兒渡過阿姆河,“舉兵十萬”來攻,西遼德宗率契丹、突厥、漢軍迎戰於尋思幹迤北之喀忒汪(Qatwan)。桑伽兒大敗。潰退到梯爾哈木(Dirgham)山谷,全軍覆沒,遺屍數十裡,桑伽兒與馬哈木汗僅以身免。西遼德宗乘勝北攻不哈剌,並命其將軍Erbuz(蕭查剌阿不?)攻花剌子模,花剌子模沙阿即思(Atsiz)也降服作瞭西遼的藩屬,允貢大量金幣、畜產。至此,西遼的疆域已相當遼闊:東起哈密,西至咸海,北達葉尼塞河上遊,南抵阿姆河,一時成為中亞一強大帝國。

  康國十年,西遼德宗死。西遼至1218年為成吉思汗的蒙古軍所滅,遼朝在中亞又延續瞭九十四年。

  

參考書目

 志費尼著,何高濟譯:《世界征服者史》,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1980。

 陳得芝:《耶律大石北走史地雜考》,《歷史地理》1982年第2輯。

 周良霄:《關於西遼史的幾個問題》,《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3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