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轄市,工業城市。位於省境東部,湘江下遊與漣水匯合處,距長沙市45公裡。轄5區及湘潭縣。面積5015平方公裡,人口265.23萬;其中市區面積491平方公裡,人口65.46萬。湘潭市楚時為小集鎮。最早建制於西晉永嘉元年(307)。唐天寶八年(749)始稱湘潭縣。因位於易傢灣昭山上的昭潭而得名。因水路交通方便,歷史上曾為湘江下遊最大物資集散中心。明曾為“工商十萬,商賈雲集”的商埠,清更為中國南方重要藥材和大米市場之一。手工業亦較發達。1918年粵漢鐵路通通車後,商業地位為長沙市取代而漸衰落。1949年前,商業與手工業均甚蕭條,人口亦僅9萬。市境位於湘江兩岸沖積平原與紅土階地上,地面為海拔40~70米起伏和緩的平崗地。湘江先自東向西,再轉向東北流經市區,並於右岸納涓、漣2支流。屬中亞熱帶氣候,年均溫17.4℃,年降水量1315毫米;但夏秋之間雨水較少而氣溫甚高,7月均溫達29.5℃,是湖南酷暑地區之一。

  20世紀50年代以來發展迅速。80年代初,已建成擁有冶金、紡織、機械、化工、建材等工業的城市,工業總產值約占全省1/10,居第4位。隨湘黔和婁邵鐵路通車,交通更為便利。市中心的河西有鐵路、公路橋聯接湘江兩岸,河東的板塘區為輕紡工業區。市區南部的嶽塘區是著名的湘潭電機廠和湘潭鋼鐵公司所在地。位於湘潭縣境的楠竹、鶴嶺鎮,分別為以機械和采礦工業為主的新興工業城鎮。城郊隨韶山灌區工程的建成,已發展為蔬菜、肉類、糧食和果品的綜合性農業生產基地。市內有湘潭大學、湘潭師范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市西北49公裡的韶山沖是毛澤東的故鄉。市區中心的雨湖是幸存的古名勝之一,系湘江汊河人工改造所成,是遊覽和休憩之地。

韶山沖-毛澤東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