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第3大城市。省轄市,中國著名古都之一。位於關中平原西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在山水之陽,故名咸陽。轄3區及禮泉、永壽、彬縣、長武、旬邑、淳化、涇陽、三原、興平、乾縣、武功11縣。面積1.021萬平方公裡,人口434.64萬,其中市區面積617平方公裡,人口72.88萬。從秦孝公十二年(西元前350)至秦末140多年間,咸陽曾為秦國都。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咸陽成為全國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漢改為渭城縣,唐複為咸陽縣,城址西移約10公裡。19522年設咸陽市。1983年城區定名為秦都區,城區面積較1949年擴大近5倍。現已發展為以紡織、電子工業為主的新型輕工業城市,工業產值居陜西省第3位。紡織工業在省內僅次於西安,以棉紡織和印染為主,毛紡和針織次之,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5%以上。1982年建成國內最大彩色顯像管廠。咸陽為隴海、咸銅(川)鐵路和關中各公路幹線交點。“咸陽古渡”古來聞名。關中西部及甘肅平涼、慶陽地區物資多集散於此。市內有西北輕工業學院、陜西中醫學院等大專院校。咸陽城內和城郊為文物古跡薈萃之區。市博物館陳列有秦漢時期貴重文物數千件。城東10公裡處為秦都咸陽遺址;城北二道塬上自東向西有西漢劉邦等9個皇帝的陵墓。楊傢灣漢墓出土的2000多件兵馬俑,體形雖較秦始皇陵兵馬俑小,但亦很珍貴。市境沙河古道發現2座古代木橋建築,其中1座建於西漢,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時代最久遠、規模最宏大的木橋遺址。

咸陽彩色顯像管廠

  市屬永壽縣境有僅次於神府,彬長煤田的大型含煤區。禮泉縣為全國優質蘋果生產基地之一。涇陽縣建有中國大地基準點,是國傢水平控制網中推算大地坐標的起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