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西域城郭王國,唐安西四鎮之一。又稱於窴可能是*Godan的對音,其完整形式 Gostāna由古代於闐人種名go加伊朗語尾碼-stāna組成,意為“牛地、牛國”。當地佛教徒編造的建國傳說附會為梵文的Gostana,意為“地乳”。於闐一名的早期於闐語形式作Hvatana,發展成晚期於闐語的Hvaṃna-/Hvana-/Hvaṃ-,漢文對應詞為“渙那”。因受原始阿勒泰語圓唇音諧和律的影響,於闐一名音變為*'Odan故元代又稱五端、兀丹、斡端等。清朝在伊裏裡齊新城設和闐直隸州,在克裡雅設於闐縣,使舊名易地。古代居民屬塞種,操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東伊朗語支的於闐語(一稱於闐塞語)。11世紀為黑汗王朝所滅後,人種和語言逐漸回鶻化。

  於闐地處塔裡木盆地南沿,中心地區在發源於昆侖山的喀拉哈什河(墨玉河)和玉龍哈什河(白玉河)之間,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疏勒,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於闐、民豐等縣市,都西城(今和田約特幹遺址)。

  西漢時,有戶三千餘,人口一萬九千餘,士兵兩千四百人。東漢初,被莎車王賢攻破,另立國王位侍,後又殺之,不立國王,而由莎車將君得鎮守於闐。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於闐貴族都末兄弟殺君得,旋即為貴族休莫霸和漢人韓融所殺。休莫霸自立為王,兩敗莎車,但未捷先死;四年,兄子廣德繼位滅莎車,從精絕西北到疏勒十三國皆服從於闐。匈奴得知,遣五將率焉耆、龜茲等十五國兵圍於闐。廣德降,以太子入質匈奴,每年納罽、絮,匈奴派使者監護其國。十六年,漢軍司馬班超至於闐,廣德殺匈奴使者降漢,班超以此為根據地,北攻姑墨,西破莎車、疏勒,於闐都出兵相助。漢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於闐殺匈奴所立莎車王,另立新主。漢安帝永初元年(106)以後,西域復亂,相互攻伐,莎車叛歸疏勒。漢順帝永建二年(127),班勇攻降焉耆,於闐服屬於漢。四年,於闐王放前殺拘彌王興,立己子為王。六年,遣侍子赴漢貢獻。漢朝使放前重立拘彌國,放前不應。陽嘉元年(132),敦煌太守徐由派疏勒王臣磐率兵二萬擊破於闐,重立拘彌王成國而還。漢桓帝元嘉元年(151),西域長史趙評在於闐病死。翌年,王敬繼長史任,拘彌王成國因與於闐有仇,誣稱趙評為於闐王建害死。王敬至於闐,殺建。於闐侯將輸僰率眾斬敬,欲自立為王。國人不服,殺之而立建子安國。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安國攻殺拘彌王,漢戊己校尉、西域長史發兵立拘彌在漢的侍子定興為王,時僅轄人口千餘。於闐在東漢時勢力強盛,戶增至三萬二千,人口八萬三千,有兵三萬人。公元2世紀末,在貴霜和漢朝的影響下,於闐王曾打制一種錢幣,銘文一面是漢文重量單位,一面用佉盧文記王名,名“漢佉二體錢”。

  漢末魏初,仍向中原王朝進貢,國王山習曾向魏文帝曹丕獻名馬。又兼並戎盧、扜彌、渠勒、皮山等國。西晉時,與鄯善、焉耆、龜茲、疏勒並為西域大國,晉朝封國王為“晉守侍中大都尉奉晉大侯親晉於闐王”。前涼建興二十三年(335),張駿遣楊宣伐西域,於闐遣使入貢。前秦滅前涼後,於闐向前秦朝貢。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魏太武帝拓跋燾擊販吐谷渾,吐谷渾王慕利延率眾西逃,攻入於闐國,殺死國王百姓數萬人。吐谷渾走後,於闐復國,但勢力已衰。北魏文成帝太安三年(457),遣使入貢,並納女於文成帝為夫人,號仙姬。北魏獻文帝末年(468~470),柔然攻襲於闐,於闐向北魏求援,北魏以道元未出兵。柔然退後,又隸屬於西方強國韲噠,納貢物。太和末(495)、景明中(502)及其後,又與北魏往來。梁天監九年(510)以後,還不斷遣使南朝,曾向佞佛的梁武帝蕭衍獻外國刻玉佛。北周建德三年(574),進貢名馬。不久被新興的突厥汗國所控制。

漢佉二體錢 正面(左)漢字篆書“重廿四銖銅錢”;背面(右)佉盧文“大王王中之王,偉大者,矩伽羅摩耶安”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三年(639)且遣子入侍唐廷,有的侍子如尉遲樂(智嚴)留居長安不返。十八年,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在於闐逗留很長時間,受到款待和護送。二十二年,唐軍攻占龜茲。明年,副將薛萬備率兵至於闐,於闐王伏阇(尉遲的異譯)信隨萬備入朝,唐高宗封為右驍衛大將軍後還國。高宗顯慶三年(658),於闐編為唐安西四鎮之一,成為絲路南道最重要的軍政中心。四年,西突厥思結部曾攻於闐,被唐將蘇定方擊破。吐蕃勢力進入塔裡木盆地後,聯合西突厥弓月等部,於龍朔三年(663)和麟德二年(665)兩次進攻於闐。由於唐廷救援,暫得保全,終在咸亨元年(670)被吐蕃攻占。吐蕃率於闐攻陷龜茲撥換城,唐被迫罷四鎮,撤回安西都護府。上元元年(674),於闐王伏阇雄擊走吐蕃,親自入唐,唐在於闐設毗沙都督府,下轄六城等十羈縻州,任命伏阇雄兼都督。此後,唐蕃爭奪西域的鬥爭主要在碎葉、疏勒一帶展開,於闐稍得安定。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吐蕃再次占領於闐等四鎮。至天授三年(691)初,於闐又歸屬唐。伏阇雄死,唐冊封其子璥(一作瑕)為於闐王。長壽元年(692)十月,唐復置四鎮,並派兵駐守,高仙芝、楊和等先後任於闐鎮守使。開元十三年(725),於闐王尉遲眺曾引突厥謀叛唐,很快被安西副大都護杜暹派兵擒殺,更立新王。此後,尉遲伏師戰、伏阇達、尉遲珪、尉遲勝相繼為王。天寶中(749年前後),尉遲勝入唐獻名玉良馬,唐玄宗李隆基嫁以宗室之女,並授予右威衛將軍、毗沙府都督。歸國後,與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合力擊破播仙、薩毗界內的吐蕃勢力。安祿山起兵叛亂,尉遲勝聞訊後,以其弟曜攝國事,自率兵五千赴中原之難,亂平後,終老長安。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唐授尉遲曜兼四鎮節度副使,並管理本國事。他率領當地民眾與唐鎮守軍一起戍守於闐,堅持到唐德宗貞元六年(790),為吐蕃攻占。吐蕃並未斷絕於闐尉遲氏王統,而是以羈縻形式統治,其軍政中心設在於闐都城北的神山堡(今新疆麻札塔格)。9世紀中葉,吐蕃內亂勢衰,於闐獲得瞭獨立,仍由尉遲氏執政。9世紀末葉,開始和敦煌的沙州歸義軍政權交往。912年,Viśa’ Saṃbhava繼位為王,漢名李聖天,年號同慶。後娶沙州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女為妻,雙方往來頻繁,且通過敦煌,遣使中原王朝。天福三年(938),後晉高祖遣張匡鄴、高居誨等出使於闐,冊封李聖天為大寶於闐國王。此後,於闐與中原特別是敦煌地方政權關系更為密切,常有大批於闐人留居敦煌,並在莫高窟留下瞭他們的供養像。

  北宋初,於闐使臣、僧人數次向宋進貢。宋太祖趙匡胤乾德四年(966),李聖天之子從德(Tcūṃ-ttehi:)親自入朝宋廷。明年歸國,繼位為王,即Viśa’Śūra。自970年左右,信奉伊斯蘭教的疏勒黑汗王朝,開始進攻信奉佛教的於闐,戰爭持續瞭三十餘年,黑汗王朝終於在11世紀初攻占於闐,尉遲傢族統治的佛教王國滅亡,部分民眾東遷沙州,甚至遠到青海。於闐在黑汗王朝的統治下,有相對的獨立性,仍單獨向宋朝進貢,有大批商人來貿易。但語言和人種逐漸回鶻化,並陸續皈依瞭伊斯蘭教。後經西遼、蒙古、元朝、察合臺後王及準噶爾部的統治,到清高宗弘歷乾隆二十四年(1759)入清版圖,光緒九年(1883)置和田直隸州。

  於闐以農業、種植業為主,是西域諸國中最早獲得中原養蠶技術的國傢,故手工紡織發達。特產以玉石最有名,曾遠銷東西各國。於闐自2世紀末傳入佛教後,逐漸成為大乘佛教的中心,曹魏時第一個漢族西行取經僧朱士行,就是到於闐訪求梵本大品《般若》的。魏晉至隋唐,於闐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如華嚴部經典,就大多是從於闐取得梵本,於闐僧人提雲般若(Devapraja)、實叉難陀(Sikshānanda)等,都為漢譯華嚴經典作出貢獻。近代以來在和田、敦煌發現瞭許多於闐文、梵文佛典,如長達六百多行的《佛本生贊》,都是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文獻。於闐人民喜愛音樂、戲劇,在繪畫方面具有印度、伊朗的混合風格,著名畫傢尉遲乙僧於唐初至長安,繪有許多壁畫,與唐人吳道子、閻立本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