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晉時石敬瑭割與契丹的十六個州。北宋後習稱“燕雲十六州”。五代後唐清泰三年(936)五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南),後唐發兵討伐。敬瑭求救於契丹,向契丹主耶律德光稱臣,並以父禮事之,約定解圍稱帝事成後割讓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九月,耶律德光親率騎兵擊破包圍晉陽的後唐軍隊。十一月,耶律德光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石敬瑭依前約,將盧龍道的幽(見幽州)、薊(今河北薊縣)、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北)、涿(今河北涿縣)、檀(今北京密雲))、順(今北京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媯(今河北懷來東南)、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和雁門關以北的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朔縣東北)、朔(今山西朔縣)、蔚(今河北蔚縣西南)共十六州割付契丹。十六州為契丹占有後,中原王朝失去瞭北面防守的天然屏障,給北方牧騎的南犯提供瞭方便條件。

幽薊十六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