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元臣翁罕後裔。原遊牧於塔爾巴哈臺附近的雅爾地區,17世紀30年代,其部首領和鄂爾勒克因與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渾臺吉不合,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牧民西遷至額濟勒河(伏爾加河)下遊,自成獨立遊牧部落,但仍不斷與厄魯特各部聯繫,並多次遣使向清朝政府進表貢。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派出圖理琛使團,途經俄國西伯利亞,兩年後至伏爾加河下遊,探望土爾扈特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土爾扈特汗敦羅佈喇什遣使吹紮佈,假道俄羅斯,,歷時三載,到達北京,向乾隆帝呈獻貢品、方物、弓箭袋等。

  土爾扈特人自遷至伏爾加河下遊後,不斷反抗沙皇俄國的侵略與奴役。17世紀60年代,俄國著名農民領袖拉辛領導頓河農民起義後,伏爾加河兩岸土爾扈特人民紛起響應。17世紀末,土爾扈特著名首領阿玉奇汗率領部眾積極支持巴什基爾人的起義。18世紀初,土爾扈特人民仍不斷掀起武裝起義,反抗沙俄在伏爾加流域的統治。乾隆三十六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阿玉奇汗之曾孫)為擺脫沙俄壓迫,維護民族獨立,率領部眾發動瞭武裝起義,並沖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

乾隆四十年(1775)“管理舊土爾扈特部南右旗札薩克之印”

  清廷對土爾扈特部返歸祖國的愛國正義行動十分重視。乾隆帝在熱河木蘭圍場的伊綿峪和避暑山莊多次接見、宴請渥巴錫等首領,對其部眾也給以牛羊糧食、衣裘廬帳。並親撰《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碑文兩篇,立碑於承德普陀宗乘之廟內。同時封渥巴錫為卓哩克圖汗,其餘大小首領也分別給予封爵。分土爾扈特為新、舊兩部,舊土爾扈特由渥巴錫統領,分東西南北四路,共十旗;新土爾扈特由另一首領舍楞統領,分二旗。對土爾扈特部牧地也作瞭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