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幹佈

  藏族吐蕃王國的創建者。一作棄宗弄贊,又名棄蘇農。窮哇達則(今西藏山南地區窮結)人。祖達佈聶贊(一作詎素若)、父囊日松贊(gnam-ri-srong-btsan,一作論贊索)時已在窮哇達則地區形成奴隸制政權,滅赤邦松部,勢勢力擴充至邏娑川(今西藏拉薩河流域)。

  629年,松贊幹佈繼位為贊普,遷都邏些(今西藏拉薩),削平內亂,降服蘇毗、羊同等部,統一青藏高原,在聰敏的大臣祿東贊協助下正式建立奴隸主統治的吐蕃王國。他發展農牧業生產,推廣灌溉,命吞米·桑佈紮制定文字,頒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以處理贊普王室與世傢貴族、諸小邦及社會各階層的關系,創設行政制度和軍事制度,設置官職品階,頒佈律令,統一度量衡和課稅制度,從中原及泥婆羅(今尼泊爾)、天竺等地引進文化、技術,使吐蕃社會有瞭迅速發展。他先娶泥婆羅王女尺尊公主(Khri-btsun);634年,始遣使至唐,唐命馮德遐回訪,他要求依突厥、吐谷渾例娶唐朝的公主。唐太宗未許,松贊幹佈遂發兵擊吐谷渾,據其南境;又進擊黨項、白蘭諸羌,直逼唐之松州(今四川松潘)。唐以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領步騎五萬擊之。松贊幹佈請和,復求婚,唐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妻之。641年,松贊幹佈至柏海(今青海紮陵湖鄂陵湖)親迎,結成和親關系。唐封他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松贊幹佈又遣貴族子弟至長安入國學,學習詩書,請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後又請蠶種及造酒、碾磑、紙墨工匠,促進瞭漢藏文化的交流。648年,松贊幹佈曾為唐朝出使西域的王玄策發兵攻打中天竺王阿羅那順。

  據敦煌所出藏文寫卷吐蕃大事系年,松贊幹佈卒於649年(漢籍作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在贊普位二十餘年。

  

參考書目

 王忠:《新唐書吐蕃傳箋證》,科學出版社,北京,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