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夏文和漢文雙解通俗語彙集。西夏黨項人骨勒茂才著於乾祐二十一年(1190)。1909年在中國黑水城遺址(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境內)出土。木刻本,蝴蝶裝,共37頁。原本現藏蘇聯。1924年羅福成據原本抄印。序言有西夏文和漢文兩種,內容相同。其中記有:“不學番言,則豈和番人之眾;不會漢語,則豈入漢人之數。”這表明編纂目的是為瞭便於番(黨項)漢相互學習語言。書中每一詞語都並列4項,中間兩項分別是西夏文和漢文,右邊靠西夏文的漢字為西夏文註音,左邊靠漢文的西夏夏文為漢字註音。詞語共800餘條,以事門分為9類:①天體上(天空等8條),②天相中(日月星辰等158條),③天變下(天體變化等28條),④地體上(大地等5條),⑤地相中(山川河海等10條),⑥地用下(礦物、植物、動物等156條),⑦人體上(君子、小人等8條),⑧人相中(人體各部等40條),⑨人事下(人事活動及用品等410餘條)。最後一類約占全書一半,包括親屬稱謂、佛事活動、房屋建築、日用器皿、衣物首飾、農事耕具、政府機構、訴訟程序、彈奏樂器、食饌、馬具、婚姻等。此書有兩種版本,是研究西夏語言、文字、社會歷史的重要文獻,對解讀西夏語起瞭重要作用。

《番漢合時掌中珠》第17頁後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