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拼音方案裏用r收尾的音節。“兒、耳、二”等字的音節[ər]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同其他韻母結合,[ər]不再獨立,而和前頭的音合成一個音節。這種語音現象叫做“兒化”。兒化音節的特點是,給音節中的平舌韻母加捲舌動作,變為捲舌韻母,整個音節的音值也起一定的變化。例如:

 鳥  [niau]     鳥兒 [niaur]

 涼粉 [liaŋfən]    涼粉兒[liaŋfər]

 雞蛋清[ʨitanʨ iŋ]  雞蛋清兒[ʨitanʨ i摵r]

兒化音節,用漢字書寫,加“兒”做後綴。漢語拼音方案規定在原韻母的拼音後加”r”,如花兒huar。

  兒化音節的音變 音節兒化發生的音變比較復雜,約分三大類。

  第一類 開尾韻、[i]尾韻、[n]尾韻兒化後的音變:

  ①[u]──兒化時,原韻母不變,隻加卷舌動作,即[ur]。如水珠兒shйizhūr[tʂu]─→[tʂur]。

  ②[ɿ]、[ʅ]、[ei]、[ən]──兒化時,[ɿ]、[ʅ]失落,[ei]的[i]尾失落,[ən]的[n]尾失落,變為[ər],例如:

  棋子兒 qízǐr  [ʦɿ]─→[ʦər]

  小吃兒 xiɑochīr [tʂ ʅ]─→[tʂ ər]

  傍黑兒 bɑnghēir [xei]─→[xər]

  樹根兒 shùgēnr [kən]─→[kər]

  ③[i]、[in]──兒化時,[i]不變,[in]的[n]尾失落,變為[iər]。例如:

  小雞兒 xiɑojīr [ʨi]─→[ʨiər]

  腳印兒 jiɑoyinr[in]─→[iər]

  ④[uei]、[uən]──兒化時,分別失落[i]尾、[n]尾,變為[uər]。例如:

  香味兒 xiɑngweir [uei]─→[uər]

   嘴唇兒 zuǐchúnr [tʂ uən]─→[tʂ uər]

  ⑤[y]、[yn]──兒化時,[y]不變,[yn]的[n]尾失落,變為[yər]。例如:

  小曲兒 xiɑoqйr [ʨ y]─→[ʨ yər]

  一群兒 yiqúnr [ʨ yn]─→[ʨ yər]

  ⑥[γ]──兒化時,韻母不變,隻加卷舌動作。例如:

  山歌兒 shɑngēr [kγ]─→[kγr]

  ⑦[iε]──兒化時、韻母不變,隻加卷舌動作,即[iεr]。例如:

  臺階兒 táìjiēr [ʨiε]─→[ʨiεr]

  ⑧[yε]──兒化時,韻母不變,隻加卷舌動作。例如:

  橛兒 juér [ʨyε]─→[ʨyεr]

  ⑨[o][uo]──兒化時,韻母不變,隻加卷舌動作。例如:

  土坡兒 tйpōr [p‘o]─→[p‘or]

  大夥兒 dàhuǒr [xuo]─→[xuor]

  (以上9種兒化韻,在用十三轍的小轍兒押韻時,都並為“小人辰兒”。)

  ⑩[a]、[ai]、[an]──兒化時,[a]不變,[ai]、[an]分別失落韻尾,變為[ar]。例如:

  那兒 nàr [na]─→[nar]

  孩兒 háir [xai]─→[xar]

  蔓兒 wànr [uan]─→[uar]

  ⑪[ia]、[ian]──兒化時,[ia]不變,[ian]失落[n]韻尾,合並為[iar]。例如:

  價兒 jiàr [ʨia]─→[ʨiar]

  線兒 xiànr [ɕian]─→[ɕiar]

  ⑫[ua]、[uai]、[uan]──兒化時,[ua]不變,[uai]、[uan]分別失落韻尾,合並為[uar]。例如:

  瓜兒 guɑr [kua]─→[kuar]

  塊兒 kuàir [k‘uai]─→[k‘uar]

  環兒 huánr [xuan]─→[xuar]

  ⑬[yan]──兒化時,[n]尾失落,成[yar]。例如:

  花園兒 huɑyuánr [yan]─→[yar]

  (以上4種兒化韻,在用十三轍的小轍兒押韻時,都並為“小言前兒”。)

  總的說來,這一類中的[i]尾、[n]尾韻兒化後失落韻尾,大部分與開尾的兒化韻混合。

  第二類 [u]尾韻([au]、[iau]、[ou]、[iou])兒化時韻母不變,隻加卷舌動作。這種卷舌動作,不是從韻尾[u]開始,而是從[a]、[o]開始,直到末瞭。例如:

  杓兒 shɑor[ʂau]─→[ʂaur]

  鳥兒 niɑor[niau]─→[niaur]

  猴兒 hóur [xou]─→[xour]

  球兒 qiúr [ʨ iou]─→[ʨ iour]

  第三類 [ŋ]尾韻兒化時,[ŋ]尾同前面的主要元音合成鼻化元音,同時加卷舌動作:

  ①[ɑŋ]─→[ᾶr],如:缸兒gɑngr[kᾶr]

  ②[iɑŋ]─→[iᾶr],如:秧兒yɑngr[iᾶr]

  ③[uɑŋ]─→[uᾶr],如:光兒guɑngr[kuᾶr]

  ④[əŋ]─→[摵r],如:燈兒dēngr[t摵r]

  ⑤[iŋ]─→[i摵r],如:鈴兒língr[li摵r]

  ⑥[uəŋ]─→[u摵r],如:甕兒wèngr[u摵r]

  ⑦[uŋ]─→[ũr],如:鐘兒zhōngr[tʂũr]

  ⑧[yuŋ]─→[iũr],如:熊兒xióngr[ɕiũr]

  從上述三大類兒化韻中可以看出:①普通話韻母39個,除獨用的[ε]、[ər]以外,其餘37個韻母都可兒化。②經過兒化,有些原來不同的韻母變得相同,因此兒化韻隻26個。③兒化的基本性質是卷舌作用。有些韻母的發音能同時加卷舌勢,兒化時隻須在韻尾加卷舌動作,如開尾的[a]、[o]、[γ]、[ε]、[u]、[y]等;有些韻母的發音不能同時作卷舌勢,就不得不改變原韻母中的元音或失落原韻母的韻尾,如[ɿ][ʅ]韻、[ŋ]尾韻、[i]尾韻、[n]尾韻等。

  兒化韻母 見兒化韻母表。

兒化韻母表

  兒化音節的來源和作用 兒化音節的詞,主要是從一個詞加“兒”做後綴產生的。“兒”不自成音節而與另一音節合一,在北京話裡是清代中後期才發展起來的,嘉慶年間刻的民間曲集《霓裳續譜》才開始用“小轍”,如“一個人兒”、“跟我玩兒”等。也有些兒化音節的詞與“兒”字無關。或者由“瞭(le)”變來,如“追兒去”。或者由“裡”變來,如“這兒”、“哪兒”。或者由“日”變來,如“今兒”、“後兒”等。

  兒化音節的詞,一般有區別詞義或詞類的作用,也表示物量的微小、感情上的喜愛等。例如:

  對兒   用於“雙”、“對聯”等義

  寶貝兒  對小兒的愛稱,不指珠寶

  截兒   動詞“斷”義轉為名詞

  零碎兒  形容詞轉名詞

  小車兒  加“兒”適應小的特點

  細絲兒  加“兒”適應細的特點

  蘋果臉兒 表美麗可愛

  一朵花兒 同上

  象聲詞也常兒化,如“打嘟嚕兒”、“忒兒的一聲飛瞭”。

  兒化詞不能濫用。古語詞匯、新興事物、學術名詞等都不兒化。口頭的兒化詞,寫在紙上常省略“兒”,如“小說(兒)”。兒化詞有豐富詞匯、加強表達力量的優點,對漢語的發展有積極意義。但由於地方性的局限,還不宜大量吸收到普通話詞匯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