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阿勒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主要分佈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紮蘭屯市和黑龍江省塔河、呼瑪、遜克、嘉蔭等縣和黑河市。鄂倫春族的人口約4000(1982),居住在城鎮和農村的青少年多使用漢語。無方言差別。

  鄂倫春語有母音18個,分長短。複母音隻出現在借詞裏。根據母音和諧的特點,母音分陰性、陽性兩類,陰性母音有:i、i:、e:、ə、ə:、o、o:、u、u:,陽性母音有:I、I:、Ε:、a、a:、ɔ、ɔ:、ʊ、、ʊ:,一個詞裡隻出現同類的元音。此外,元音在唇狀上也保持一定的和諧。輔音有19個:b、p、m、f、w、d、t、n、l、r、ʤ、ʧ、∫、ȵ、j、ɡ、k、ŋ、x。輔音ŋ可出現在詞首。能出現在詞末的輔音比其他滿-通古斯語言多。體詞有格、人稱領屬、反身領屬等范疇。名詞有兩對格,區別動作的對象和方向是確定的還是不確定的。領屬附加成分除瞭附在體詞後,還可以附在副動詞後。動詞有人稱范疇,體的附加成分豐富;使動態和被動態的語音形式不同。祈使式有兩類,一類是即時進行的動作,一類是可在做完某事以後再進行的動作。句子成分的位置比較固定。從句和主句大都由表示主句從句的位置(從句在前,主句在後)、語調和從句謂語的附加成分來連接,很少使用連詞。詞匯方面,反映狩獵生產活動和獨特的生活方式的詞比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