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詩人。生於曼谷王朝一世。自幼隨母入宮,在吞武裏一所寺院裏接受瞭啟蒙教育,後做過文書。因與宮女簪戀愛被治罪,獲釋後去孟格亮城投奔他的父親,寫瞭《孟格亮城遊記》一詩。他與簪結婚,卻被她拋棄,後來的詩作大多寄託著對她的懷念。曼谷王朝二世時,順吞蒲在朝廷任職,深受國王寵信,官至順吞歐含、詩歌顧問與太傅。三世王繼位後,以舊日嫌隙,削除瞭他的官職,順吞蒲憤而出傢。還俗之後,生活潦倒。四世王帕宗告時又受到重用,再次為官六年,直至逝世。

  順吞蒲的作品有遊記詩、詩劇、色帕(格律詩的一種)、長篇敘事詩、戛普(格律詩的一種)、格言詩、搖籃詩。代表作是長篇敘事詩《帕阿派瑪尼》。此詩作於1828年之前,共25,500餘行,結構宏大,人物眾多,故事情節曲折復雜,是泰國最著名的古典作品之一。它敘述拉達納國的兩個王子帕阿派瑪尼與西素旺被父王逐出國門後的奇異經歷。帕阿派瑪尼被水鬼虜去,並強逼成親。8年後始得逃離。他在海上遇見帕惹國公主素婉瑪麗,一見鐘情,在戰勝其未婚夫武沙林之後,成為夫婦,並當瞭帕惹國王。武沙林不甘失敗,率兵來犯,被擒羞死。其妹拉薇公主前來報仇,全用女兵作戰,帕阿派瑪尼因迷戀拉薇公主而戰敗。素婉瑪麗又打敗拉薇。後經道士調解,共享太平。後來帕阿派瑪尼落發為僧,素婉瑪麗與拉薇亦出傢為尼。這部長詩表現瞭善良與邪惡的鬥爭,其中有戰場的搏鬥,愛情的糾葛,神奇的法術,充滿瞭浪漫主義情趣。

  順吞蒲生活在泰國古典詩歌鼎盛的時代,他的創作繼承瞭泰國古代詩歌的優秀傳統,吸取瞭民間文學和中國、印度、阿拉伯等國文學的營養,對泰國詩歌的發展作出瞭重要貢獻。他的詩博采口語,通俗易懂,語句凝練,音韻和諧,想象豐富。他在表現手法上也有創新,是泰國第一個把格侖用來敘述故事的詩人,以後出現瞭許多用格侖寫成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故事。另外,他首先賦予格侖以內韻,使格侖這一體裁更加優美動聽,因此文學史傢把他稱為“格侖之父”。他的詩對後世詩人影響很大,直到現在仍深受人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