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分佈於中國貴州、湖南、廣西三省(區)交界的20多個縣。使用人口約140萬(1982)。分南部和北部兩個方言。方言內又各分3個土語。語言特點:濁塞音聲母已消失。韻母趨於簡化。北部方言6個母音中隻有一個短母音ə;南部方言6個母音中有2~4個分長短。北部一些地區部分輔音韻尾如-m、-p、-t、-k有失落或合併的現象。聲調有分化。南部方言第2、第3兩個土語有6個舒聲調和4個促聲調;北部方言第1、第2兩個土語和南部方言第1土語有9個舒聲調調和6 個促聲調。聲調類的送氣聲母字各分化出一個新調值。北部另一土語僅第1調有分化,因此有7個舒聲調,4個促聲調。虛詞和詞序為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量詞可以受它後邊的實詞或詞組的修飾,在句子裡做主語或賓語。名詞的修飾語除數量詞組在前外,一般在後;指示代詞在最後。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謂語後,補語多在賓語後。南部方言有“我們”和“咱們”的區別,北部方言一般不分。“固有詞匯以單音詞為主;多音詞中以雙音的居多。南、北方言常用詞的差異很小,相同詞的平均數達70%左右。不同的詞大都是各方言自成一片;北部方言的漢語借詞比較多。有些詞語,侗語固有詞和漢語借詞並存並用,新老借詞也有並存並用的現象。1958年創制瞭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