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翰笙

  中國電影劇作傢、戲劇傢、作傢。中國早期左翼文藝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原名歐陽本義,字繼修。1902年10月8日生於四川高縣羅場,1993年6月7日卒於北京。在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的影響下,自青少年時代便積極追求革命,曾受軍軍閥通緝。1924年到上海,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初,受黨組織指派赴廣州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政治部秘書和中國共產黨黃埔軍校入伍生部黨總支書記。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參加“八一”南昌起義。1927年底到上海。戰鬥的革命生涯,為他提供瞭豐富的創作素材。陽翰笙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從1928年初起,陸續發表小說,並撰寫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革命文藝理論的文章。他是中國左翼作傢聯盟的發起人和組織者之一,曾任左聯的黨團書記、中共中央文委書記和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黨團書記。1933年中國共產黨的電影小組成立,在夏衍等人組織下,陽翰笙於同年寫出第一個電影劇本《鐵板紅淚錄》。劇本以清末四川農村為背景,揭示瞭農民在“鐵板租”殘酷剝削下的斑斑血淚,具有強烈現實意義。劇本謳歌瞭農民自發的武裝鬥爭,能給人以啟示和聯想。影片由明星影片公司拍成電影,受到好評。1934年,陽翰笙又先後創作瞭電影劇本《逃亡》和《生之哀歌》。《逃亡》(1935)表現塞北農民在地主的剝削壓迫和日本侵略的鐵蹄蹂躪下倍受苦難,終於覺醒奮起反抗,上映後為廣大觀眾所喜愛。《生之哀歌》(1934)以知識分子失業為題材,反映社會問題,有一定現實意義。1935年2月,陽翰笙被當局逮捕入獄,後又被軟禁於南京。軟禁時期,他寫瞭電影劇本《生死同心》、《夜奔》、《新娘子軍》、《草莽英雄》、《塞上風雲》。《生死同心》、《夜奔》分別於1936年、1937年由明星影片公司攝制成影片。

《鐵板紅淚錄》劇照

  抗日戰爭期間,陽翰笙寫瞭以“八一三”上海抗戰中的真人真事為題材的電影劇本《八百壯士》。1939年把自己的話劇《塞上風雲》改編為電影劇本。《塞上風雲》是我國第一部表現民族團結抗日的影片,上映後產生瞭廣泛的影響。他還據意大利范斯伯的《神明的子孫在中國》一書,編寫出電影劇本《日本間諜》,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北的血腥罪行,歌頌抗日聯軍的英勇鬥爭。

  1946年初回到上海,從事黨的文化工作。在他的主持下,電影界進步人士組織瞭聯華影藝社和昆侖影業公司。1948年,他和沈浮合作,編寫瞭電影劇本《萬傢燈火》,由沈浮導演,上映後,受到觀眾熱烈歡迎和輿論的高度評價。這一劇本標志著陽翰笙的電影劇作達到瞭新的高峰。劇作思想深刻,人物鮮明,具有質樸的民族風格。陽翰笙接著又將張樂平的連環漫畫《三毛》改編為電影劇本《三毛流浪記》,它通過舊社會流浪兒童的不幸遭遇,揭露瞭當時社會的黑暗,1949年攝制完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陽翰笙在繁忙的行政事務和社會活動之外,仍堅持創作。1962年,寫出瞭反映塞北農民改造農村面貌的電影劇本《北國江南》。這一現實題材反映瞭這位老作傢的創作熱情。“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殘酷迫害,被關押長達9年之久。1976年以後,他不顧年邁多病,以八旬高齡寫作瞭電影劇本《贛南遊擊贊歌》。1979年重新回到中國文聯的領導崗位。在第4次文代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國文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