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漢

  中國戲劇傢、作傢、電影劇作傢、左翼電影的奠基者之一。字壽昌,1898年3月12日生於湖南長沙東鄉的貧苦農民傢庭。曾就讀長沙第一師範學校,1916年赴日本東京高等師範攻讀教育系,其後投身於新文化運動。1920年起從事戲劇活動動。創作《咖啡店之一夜》等劇本。1921年,與郭沫若等人組織新文學團體創造社。1926年開始電影工作。應新少年電影片公司約請,編寫電影劇本《翠艷親王》;與唐槐秋等創辦南國電影劇社,自編自導影片《到民間去》(未最後完成)。同年創作電影劇本《湖邊春夢》,由明星影片公司搬上銀幕。田漢在投身革命文藝運動的實踐中,對自己的藝術至上的唯美傾向逐步有瞭認識,於1930年5月的《南國》月刊上發表瞭《我們的自我批判》一文,在思想上有瞭新的認識。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左翼戲劇傢聯盟黨團書記、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30年代左聯期間,田漢寫瞭大量話劇和歌劇,為藝華、聯華、電通、明星等公司寫瞭電影劇本《母性之光》、《三個摩登女性》、《民族生存》、《黃金時代》、《風雲兒女》、《凱歌》、《青年進行曲》等,以鮮明的革命立場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人民進行革命鬥爭。在《母性之光》中,由田漢和聶耳共同合作,創作瞭主題歌《開礦歌》、《風雲兒女》(夏衍參加整理),以抗日救亡為題材,描寫瞭青年詩人辛白華的思想轉變過程。聶耳根據田漢的詩篇譜曲,創作瞭影片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影片放映後,這一革命歌曲影響廣泛深刻,後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抗日戰爭期間,田漢參加組織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其後參加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工作。1940年,和史東山合作,創作瞭以1939年長沙會戰為背景,進行抗日愛國宣傳的《勝利進行曲》。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回到上海,創作瞭電影劇本《憶江南》和《麗人行》。《麗人行》原系舞臺劇,改編成電影劇本後,保持他自己的創作特點和風格,在思想、人物的深度上又邁進一步,是田漢的代表作。由於《麗人行》以動人的形像、曲折的情節,反映瞭上海淪陷時期人民的苦難生活和堅強鬥爭,從而使廣大觀眾聯想到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黑暗現實,激勵起向黑暗統治鬥爭的決心。影片上映後產生瞭很大影響。1949年春,他為大同電影企業公司編寫電影劇本《梨園英烈》(又名《二百五小傳》)通過一個京劇藝人的奮鬥經歷和壯烈犧牲,歌頌瞭愛國的戲曲工作者在敵人占領下拒絕為敵偽演出的耿直、光明磊落的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影片於上海解放後制作完成並公映。

《風雲兒女》劇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田漢擔負文化領導工作,同時從事戲劇創作。根據他的話劇《關漢卿》改編拍攝的同名粵劇舞臺藝術片,是一部優秀的戲曲影片。《關漢卿》凝聚瞭田漢畢生的豐富感受,從關漢卿這一歷史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到田漢的強烈的愛憎感情。這一劇作,既有現實主義的深刻描寫,又有浪漫主義的濃鬱感情,標志著田漢創作上的新收獲。1958年,田漢還寫過話劇《十三陵水庫暢想曲》等。“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殘酷迫害,於1968年12月10日逝世。

  田漢以畢生精力獻身革命,在革命文藝創作,尤其是在詩歌、戲劇、電影創作上影響很大。曾任文化部藝術局局長,中國戲劇傢協會主席等職。其他著作還有《影事追懷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