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色故事片。廣西電影製片廠1984年攝製。編劇,張子良;導演,陳凱歌;攝影,張藝謀;主要演員,王學圻、薛白、譚托、劉強。影片中的翠巧,是個純樸、深情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陝北農村女民歌手,她想改變自小就被定下的“娃娃親”的命運,卻又無力衝破貧困和封建宗法觀念的網。前來采風的八路軍文藝工作者顧青住到她傢窯洞來。向她一傢宣傳延安婦女婚姻自由、翻身做主人的新生活。善良而又愚昧的翠巧爹沒有什麼反響,仍按“莊稼人的規矩”要女兒在四月裏出嫁完婚。但翠巧心中卻漾起瞭波浪浪,她深情而留戀地送走瞭顧青這位不同一般的“公傢長官”,用嘹亮、甜美的歌聲唱出她對自由和光明生活的熱切追求與向往。完婚之日,她給爹爹留下瞭一綹長發,毅然逃出傢門,東渡黃河而去……。

  編導者運用造型語言和色彩描寫表達意念,抒發情感,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被一個個的造型畫面所揭示出來的意念和情緒的連結代替瞭,戲劇的高潮也變成瞭色彩鮮明、動作強烈、場面浩大,力度剛勁的造型畫面及其噴湧而出的感情(如求雨、打腰鼓的壯觀場面造型描寫)。這部表現性的影片的強烈造型意識還表現在對自然景觀的大量描寫上,把人物與黃土地、黃河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來描寫,表現黃土地誕生瞭這個民族,黃河養育著這裡的人民。這就使黃土地和黃河也成為影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片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攝影獎;1985年連續獲得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法國第7屆三大洲電影節攝影獎、英國第29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朗特蘭杯”獎、美國第5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中心和東方文化技術交流中心和東方人柯達優秀制片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