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

  作曲傢,中國無產階級音樂藝術的奠基人之一,原籍廣東番禺縣,1905年6月13日生於澳門,1926年,考入北平國立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1928年入上海國立音樂院學習。1930年初到法國巴黎半工半讀,先後從P.奧別多菲爾學小小提琴,從V.丹地、L.古特、P.迪卡斯等學作曲。1935年夏,在巴黎音樂院畢業,夏末回到上海。從1935年秋至1937年夏,以充沛的愛國主義激情為10餘部影片譜寫音樂。包括《時勢英雄》(1935)中的《運動會歌》、《壯志凌雲》(1936)中的《救國進行曲》和《青年進行曲》(1937)中的主題歌《青年進行曲》,反映瞭中國人民要求抗日的意志和爭取勝利的決心。而影片《夜半歌聲》中的《夜半歌聲》和《黃河之戀》,影片《壯志凌雲》中的《拉犁歌》以及影片《青年進行曲》中的《戰士哀歌》等歌曲,則表現瞭冼星海寫作抒情性音樂歌曲的卓越才能。它們以深厚的內心感情展現瞭對封建勢力、帝國主義的仇恨和對人民的熱愛。1938年11月,接受魯迅藝術學院的邀請,奔赴延安。途經西安時,將自己為奮戰在山西的遊擊隊所譜寫的《在太行山上》作為故事片《風雪太行山》的插曲,並以這首歌曲的曲調貫穿影片始終,很好地烘托瞭影片的主題,成為他較重要的電影音樂作品之一。後來,賀孟斧與秦威合作,又以《在太行山上》為主題歌,配以版畫和戰鬥在太行山的八路軍戰士抗敵鬥爭的電影實錄剪輯的畫面,再創作成音樂短片《在太行山上》。

  冼星海到達延安後,擔任魯藝音樂系主任。他一方面教學,一方面創作出《黃河大合唱》等中國音樂史上的重要作品。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他又為袁牧之在延安電影團時所編導的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創作樂曲。1940年5月,與袁牧之受黨中央委托,帶影片去蘇聯,邊學習,邊完成影片的後期制作,後來他留在哈薩克加盟共和國工作。由於長期忘我工作,積勞成疾,於1945年10月30日病逝於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