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

  中國文學、電影、戲劇作傢,文藝評論傢,翻譯傢,社會活動傢。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祖籍河南開封,1900年10月30日生於浙江省杭縣。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傢境貧困,14歲高小畢業後到染坊店當學徒工。由由於品學兼優,不久被學校保送至杭州甲種工業學校染色科學習。幼年生活的坎坷、國傢的動亂,使他在少年時期就開始對黑暗社會產生不滿。特別是傢鄉的女傑秋瑾的革命精神對他有很深影響,在甲種工業學校他又接觸到《新青年》等一些馬克思主義書刊及進步同學,思想發生很大變化。1919年“五四”運動後,他積極參加杭州學生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同時,與同學一道發起並創辦瞭當時浙江第一個進步刊物《雙十》(第2期改為《浙江新潮》)。他接連發表文章抨擊時弊。1920年,工業學校畢業考試名列第一,被公費保送到日本留學。他雖然學工科,但卻愛好哲學與文學。利用課餘時間,閱讀瞭大量文藝作品,並研讀瞭《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日譯本。1924年11月,孫中山北上途經日本門司港,夏衍與同學鄭漢先前往迎接謁見。孫中山當場指定李烈鈞介紹他加入瞭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黨,並擔任瞭國民黨駐日海外總支部的常委及組織委員。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他在日本受到國民黨右派的通緝並被開除黨籍,於5月離日回國。同年7月,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

  隨著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在上海掀起,他開始走上文學藝術的道路。與陳望道、馮乃超等一起創辦中華藝術大學,同時又著手翻譯馬列主義著作和進步文學作品、文藝論著。1929年末,參加籌組中國左翼作傢聯盟,並與鄭伯奇、阿英、沈西苓等人創辦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第一個戲劇團體──上海藝術劇社,推動瞭革命戲劇運動的發展。同時,又和馮乃超、沈西苓等人編輯左翼文藝刊物《藝術》月刊。1930年3月2日左聯成立,他被推選為常務委員。同年8月1日成立中國左翼劇團聯盟,夏衍為負責人之一。1932年,夏衍經中國共產黨組織同意進入電影界。1933年3月建立瞭以他為組長的黨的電影小組(見中國電影)。這之前,應上海明星影片公司邀請,擔任編劇顧問後,以丁一之的化名,創作瞭他的第一部電影劇作《狂流》(程步高導演)。影片公映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的新的路線的開始”。1933年,夏衍共改編、創作瞭:《春蠶》(根據茅盾同名短篇小說改編。化名蔡叔聲編劇,程步高導演)(見彩圖),這是中國新文藝作品搬上銀幕的可喜嘗試;《上海二十四小時》(沈西苓導演),以30年代上海的現實社會生活為背景,通過一個童工受傷身亡的24小時展開故事情節,生動、深刻地揭示瞭都市生活的黑暗現狀;《脂粉市場》(化名丁謙平編劇,張石川導演)和《前程》(化名丁謙平編劇,張石川導演),是夏衍表現知識婦女的影片;《時代的兒女》(和鄭伯奇、阿英合作編劇,李萍倩導演),描寫1925~1927年間疾風暴雨般的革命年代中,不同知識青年的不同命運。

《春蠶》(1933,程步高導演) 明星影片公司

  1933年9月,夏衍經田漢介紹與陽翰笙等任藝華影業有限公司編劇,但是不到兩個月,藝華影片公司即被統治當局雇傭的打手搗毀。當時,夏衍和田漢等左翼電影工作者受到國民黨頑固派的警告。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們仍然沒有停止戰鬥。1934年初,他創作的電影劇本《同仇》,和與人合作的《女兒經》,不得不分別以“程步高編導”和“明星編劇委員會”的名義攝制。1934年7月,他被迫退出明星影片公司轉入聯華影業公司,任聯華二廠特約編劇。同時與司徒慧敏、孫師毅、袁牧之等組成電通股份有限公司。夏衍負責領導電通影片公司電影創作,並為“電通”寫瞭電影劇本《自由神》。1935年春,隨著中國共產黨上海地下組織先後遭到破壞,夏衍也遭追捕,不得不離開電影工作崗位。其間,他隻創作瞭電影劇本《壓歲錢》。此後,由於抗日救亡的需要,他離開電影戰線,轉向統戰工作及新聞戰線。他雖然離開瞭電影戰線,但還繼續和電影界保持著一定的關系,寫瞭許多影評文章,和電影劇本《白雲故鄉》、《戀愛之道》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在上海領導文化事業,創辦電影文學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為文化部副部長,主管電影及外事工作。夏衍為培養電影事業的新生力量作出瞭貢獻。在繁忙的工作中,夏衍改編創作瞭5部電影作品。1950年,創作瞭電影劇本《人民的巨掌》(陳鯉庭導演)。1956年,他根據魯迅原著改編瞭電影劇本《祝福》(桑弧導演),1958年根據茅盾原著改編瞭電影劇本《林傢鋪子》(見彩圖)。在這兩部作品中,劇作的風格樸實,結構嚴謹,時代氣息濃厚,人物形像飽滿,既體現瞭原著的神韻風采,又達到瞭電影藝術的新的高度,成為中國改編電影劇本的優秀典范。1962年,他和水華合作,根據陶承的小說《我的一傢》改編瞭電影劇本《革命傢庭》(水華導演),獲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編劇獎。

《林傢鋪子》(1959,水華導演) 北京電影制片廠

《上海二十四小時》劇照

  1962年,他受廖承志約請,根據巴金原著為香港演員夏夢改編瞭電影劇本《憩園》(朱石麟導演,拍成影片後改名為《故園春夢》),1964年,與水華合作,根據羅廣斌、楊益言小說《紅巖》改編電影劇本《烈火中永生》(水華導演)。

  “文化大革命”後,在1979年召開的第4次全國文代會以及中國電影傢協會第4屆代表大會上,夏衍分別被選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傢協會主席。1985年,在中國電影傢協會第5屆代表大會上,被推選連任中國電影傢協會主席。

  夏衍在電影理論上頗多著述。文章大部分別被選輯為《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1959,中國電影出版社)、《電影論文集》(1961,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年他撰寫的回憶錄《懶尋舊夢錄》問世(三聯書店),詳盡地回顧瞭他的革命文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