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電影導演、蘇聯人民藝術傢。生於西伯利亞一個農民傢庭。1916~1918年曾在軍隊中服役。1923年畢業於國傢實驗戲劇學院表演系,隨後又在導演系學習瞭兩年。當過話劇演員,1925年從影,擔任過助理導演和副導演。1929年開始獨立拍片。曾因拍攝別具一格的音樂喜劇電影《富裕的未婚妻》(1938)和在發展彩色電影中所獲得的成就於1938年和1948年兩次獲得列寧勳章。他拍的音樂喜劇影片還有:《拖拉機手》(1939)、《養豬女與牧羊郎》(1941)、《戰後下午六六點鐘》(1946)、《西伯利亞交響曲》(1948)和《庫班哥薩克》(1950)。他在影片中輕松幽默地歌頌瞭蘇維埃人的勞動與愛情。

  戰爭期間,他率先拍出反映遊擊隊英勇戰鬥的《區委書記》(1941),1951年與伊文思合作拍攝瞭紀錄片《我們堅持和平》。1954年拍瞭反映工人傢庭的《忠誠的考驗》,之後致力於改編俄羅斯古典文學作品,先後將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癡》(1958)、《白夜》(1960)和《卡拉馬佐夫兄弟》(1969)搬上瞭銀幕。培利耶夫的影片多次獲得國傢獎金,並在國際電影節上得獎。除從事電影創作活動外,還曾任莫斯科電影制片廠總廠長兼藝術委員會主任、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組織委員會主席。培利耶夫的著作有《培利耶夫選集》兩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