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攝影機在一次開機到停機之間所攝的、連續的、留有影像畫面的膠片片斷,是電影的基本單位。鏡頭組接是電影的特殊構成方法。

  電影鏡頭的構成 鏡頭的畫幅 一個鏡頭往往包含一個或數個不同的畫面,每一個畫面又是由許多相同或不同的畫格組成。鏡頭的畫幅為橫式長方形。寬、長比例,普通銀幕影片為1:1.375,寬銀幕影片為1:2.35,700毫米影片為1:2.2;個別鏡頭采用遮擋等特殊方法拍攝,可以獲得圓、三角、豎式以及多畫面等特殊畫幅。畫幅是鏡頭畫面構圖的前提,電影的一切內容都在它裡面展現出來。

  鏡頭的景別 景別指攝影機在距被攝對象的不同距離或用變焦鏡頭攝成的不同范圍的畫面。可分以下幾類:

  遠景──表現遠距離的人物及廣闊范圍的空間環境;

  全景──表現人物全身及周圍的環境;

  中景──表現人物膝蓋以上的部分;

  近景──表現人物胸部以上的部分;

  特寫──表現人物、物體或環境的細部。

  電影攝影中還沿用著其他一些景別名稱,如“大遠景”、“大全”、“小全”、“人全”、“中全”、“半身”、“中近”、“近特”、“大特寫”等等,是以上5類景別的更細致劃分。

  鏡頭分為不同的景別,是為瞭按照電影藝術的特殊表現方式,根據表現對象的大小遠近、內容的主次輕重,給予恰當的表現,以達到準確地敘述和藝術地描寫之作用。各類景別相互依賴,不可分割,同時,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如遠景、全景可以整個地展示人物動作、廣闊的環境及其相互關系,在表現群眾場面、運動場面,顯示人物行為與精神氣勢,描繪氣氛、意境等方面具有較突出的表現力。特寫、近景表現的內容單一、集中,可以將對象放大,不僅再現、描繪得特別清楚細致,而且具有突出與強調的作用。中景長於展示人物之間、人物與環境之間的交流和關系,在敘述內容時起著重要作用。

  鏡頭的角度 指拍攝時攝影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角度。一般可分為平、仰、俯以及正、側、反幾種。可以單獨使用或綜合使用,種類變化多樣。角度是鏡頭畫面構圖的重要因素,有著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如仰拍鏡頭,對象顯得高大、雄偉;俯攝鏡頭,對象顯得矮小、空曠;正面拍攝,畫面莊重、平穩;側面拍攝,構圖生動。

  鏡頭的運動 電影藝術發展的初期,鏡頭都是固定拍攝的。大量使用移動攝影,是近幾十年的事。攝影機的運動方式可歸納為如下幾種:

  搖──中心位置不變,向縱橫各方向搖攝;

  推、拉──利用移動車或攝影師走動向攝影對象推進或拉遠地拍攝;

  伸、縮──利用變焦距鏡頭的調整,攝取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的畫面。拍攝的結果在透視方面與推、拉鏡頭不同;

  移──不固定跟隨某一對象,縱橫移動著拍攝;

  跟──跟隨一個或數個運動著的對象拍攝;

  升、降──在升降機上,在升高或降低的運動中拍攝。

  各種方式可以單獨或結合起來使用。用這些方式拍的鏡頭,分別被稱為搖鏡頭、跟鏡頭、升降鏡頭等,總稱為運動鏡頭。鏡頭的運動與被攝對象的運動結合起來,組成瞭電影場面調度。它們使畫面更為生動、豐富,增強視覺動感,有助於形成富於表現力的藝術節奏與氣氛。

  鏡頭的長度 無聲電影時期的攝影機與放映機的正常速度是每秒鐘過片一英尺,即16個畫格。有聲電影是每秒鐘過片一英尺半,即24個畫格。個別鏡頭為瞭特殊的藝術效果,拍攝時可以增高或降低速度,俗稱高速鏡頭或降格鏡頭,電影鏡頭的長度根據所攝內容而定。短的隻有幾個畫格,放映不足一秒鐘;長的可達幾百英尺,放映達數分鐘之久。一部一個半小時的有聲電影,一般由400~800個長短不同的鏡頭組成,無聲影片及紀錄影片的鏡頭數目更多一些。

  鏡頭的聲音 聲音是電影鏡頭的有機組成部分,與畫面上的運動的造型組成音畫結合的銀幕形像。根據內容及藝術處理的要求,可以音畫對位,也可以音畫對列,可以寫實,也可以虛擬,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鏡頭的組接 鏡頭組接,又稱蒙太奇,是電影的基本構成方法、獨特的表現手段。組接分為分切與組合兩部分。它依據內容的要求、情節的發展以及觀眾註意、關心的程序,選擇鏡頭的各種構成因素,把被攝對象分切、拍攝成一個個單獨的鏡頭,然後合乎邏輯地、有節奏地將它們組接起來,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聯想、襯托、懸念等作用,成為一部順暢、生動、觀眾能夠理解的影片,從而完整地反映生活,表達思想內容。

  組接的依據 對拍攝對象進行分切與組合的依據是人類的生活邏輯和美學原則。鏡頭組接必須遵循人類認識生活、觀察事物的習慣與方式,符合人們思維的邏輯,清楚、條理、準確地敘述所表現的內容,這是基本要求。鏡頭組接還應當調動各種表現手段,發揮電影藝術的特長,生動、深刻、富於藝術美感與感染力地敘述內容。這是高標準要求。

  組接的功能 鏡頭組接在表現內容時,具有對其進行加工、再創造的藝術功能。①選擇與取舍。通過景別、角度及組接的運用,可以選擇、突出表現對象中主要、本質的部分,舍去多餘、繁瑣的內容。可以對內容進行取舍、揚抑。②集中與概括。通過組接可以使一些內容集中、強化,可以進行對比、概括,賦予各鏡頭單獨存在時不具有的含意。③吸引觀眾註意力。可以在一個時間隻讓觀眾集中觀看一個畫面,讓觀眾按照組接的順序與邏輯逐鏡頭逐畫面地瞭解內容,從而起到引導、規范觀眾註意力,支配觀眾思想與情緒的作用。④創造電影的時間和空間。組接能創造與實際生活中相似又不同以及現實中不存在的空間環境,能夠在不同的空間中縱橫飛躍。組接又能夠對現實時間做相同、延長、縮短以至停滯、重復的表現。⑤形成不同的藝術節奏。組接是形成影片節奏的重要因素。一般說來,短鏡頭的組合,能造成緊張急迫的節奏,長鏡頭的銜接,給人平穩、緩和的感覺。用鏡頭組接形成藝術節奏的方法多樣,很有潛力。

  組接的技術 鏡頭組接的基本技術有以下3點。①保持鏡頭軸線的統一。軸線指的是運動著的人物、物體及有交流對象的人物鏡頭的方向性。被攝對象運動的路線、對象相互之間的關系線即是軸線。隻有註意瞭鏡頭組接的軸線,將相互銜接的不同鏡頭的軸線統一起來,才能保持銀幕上空間的完整與正確。越軸拍攝是許可的,但務必不使未來銀幕空間發生混亂或錯誤。②選準鏡頭的剪接點。鏡頭之間的銜接,必須註意準確地選擇剪接點,特別是組接同一個被攝對象的連續運動鏡頭,更須註意保持動作、位置的一致與連貫。這樣,才能使組接後的銀幕形像順暢、完整。③註意鏡頭的連接與轉換。組接時要恰當地運用切入 切出、化出 化入、淡入淡出、劃入 劃出、圈入圈出等方法,此外,還可用“甩”的方法,將鏡頭突然“甩”到或“甩”離表現對象,將“甩”的動態留給觀眾看。這種組接具有強烈的節奏和動感(見電影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