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贊紮基斯

  希臘作傢。1883年2月18日生於克裡特島的赫拉克利翁城,當時該島還處於土耳其佔領之下。1897年革命戰爭時離開傢鄉,1902至1906年間在雅典攻讀法律,1907至1909年間在巴黎學習哲學。回到雅典後開始翻譯西方方哲學著作。1918年去瑞士、俄國、維也納、柏林等地,接近馬克思主義思想。1924年回到傢鄉,在克裡特島從事革命活動,未成功。蘇聯建國十周年時應邀去蘇。1925至1929年間曾去蘇聯3次,又去法國、西班牙、日本等地旅行。1935年首次來中國,1936年作為雅典報紙記者到過西班牙戰爭前線。1939年應英國文化委員會邀請去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希臘組織瞭一個社會主義的左翼政治團體。1946年去英國劍橋大學,並在巴黎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學顧問。1957年應中國政府邀請來中國訪問。他對中國人民的解放非常高興,表示出極大熱情,歸途中於10月26日因病逝世。

  卡贊紮基斯年輕時接觸到柏格森的唯生論哲學,深受尼采等人虛無主義思想的影響,他的早期作品中有對尼采哲學的研究。1914年結識詩人西凱裡阿諾斯,曾一起去旅行朝聖,寫瞭幾部悲劇,以基督、釋迦牟尼與希臘神話中的奧德修斯為劇中主要人物。1924年從德國回來之後開始寫作他的長篇史詩《奧德修續紀》。這是同名的荷馬史詩的續篇,全詩也分為24卷,共有33,333行;直到1938年正式發表前曾改寫過7次。史詩描寫英雄奧德修斯重返傢園回到伊塔克之後,又出外漫遊:先去斯巴達,把海倫帶走,然後到克裡特島發動政變,又到埃及參加瞭一次工人的革命,然後去高山上修道,建立瞭一座烏托邦,但烏托邦終於被毀掉,他自己也獲得瞭徹底的解脫。在漫遊中他遇到各種象征性人物,包括釋迦牟尼、基督、浮士德、堂吉訶德等,最後他死在南極,靈魂升天。這首長詩實際上包容瞭他的全部思想、他的虛無主義和思想上的種種矛盾,也反映瞭他的生活經歷。他自以為這部長篇史詩是他的主要作品,但由於篇幅過長,內容太龐雜,在國際上並沒有多大影響。在創作這部史詩時,他也發表過一些抒情詩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希臘本土被敵人占領期間,他一直留在希臘,寫瞭不少劇本,它們取材於古代歷史和當代時事,但主要是反映他自己的內心世界。故事都是描寫一個孤獨的人,自以為瞭解人生的奧秘。他明知鬥爭是徒然的,但還必須鬥爭到底。卡贊紮基斯後期寫瞭不少長篇小說,最著名的一部叫作《阿勒克西·卓爾巴斯的一生》,寫於1946年。他的小說在國際上引起註意,被譯成各種文字。除上述的一部長篇小說外,還有《再次受難的基督》(1954)、《最後的試探》(1950~1951)、《上帝的臣民》(1952~1953)、《兄弟殘殺》(1954)等,這些小說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地反映瞭希臘人民生活和鬥爭的情況。此外,他還翻譯瞭不少西方文學名著,包括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等。他還寫有旅行西班牙、意大利、埃及、日本、中國、英國等地的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