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主要分佈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巴裡坤、木壘,以及甘肅省的阿克塞、青海的海西等地。人口907582人(1982年統計)。哈薩克語屬阿勒泰語系突厥語族克普恰克語支。使用哈薩克文。信仰伊斯蘭教。哈薩克族的歷史悠久,在長期遊牧生活中形成瞭獨特的音樂文化。在傳統的肉孜節、庫爾班節、納吾熱孜節以及婚禮喜慶中,除舉行賽馬、叼羊、姑娘追、馬上角力等活動外,還舉行各種民歌對唱、彈唱、器樂演奏等活動,有時竟至通宵達旦。哈薩克族音樂分民歌、器樂曲(包括舞曲)兩大大類。

  民歌 可包括“安”、“月令”、“吉爾”3類:

   泛指歌曲。這裡指旋律優美、寬廣,並有固定唱詞和曲名的歌曲,又可分為“闊西安”(牧歌)、“巴拉克西安”(漁歌)、“安給西安”(狩獵歌)、“瑪罕拜特安”(情歌)、“迪納依安”(宗教歌)等。人們把唱這類歌曲的歌手稱為“安奇”。安的歌詞多數以11個音節為一句。音節分344式和434式兩種。演唱形式也有兩類:一類是獨唱,旋律抒情、徐緩,以娺、婰為主要節拍,多數為帶有副歌的單二部曲式,或起承轉合的4句體樂段結構,也有少數為兩句體樂段結構。如《阿勒空額爾》、《阿爾泰》、《雲雀》、《頁裡麥》、《明亮的眼睛》等。另一類是彈唱曲,亦稱冬佈拉彈唱。彈唱曲旋律熱情、奔放,多采用擴大的二部曲式,如主歌和副歌有時均發展為復樂段。調性上亦出現調性遊離、調式交替或轉調。它的節奏特征源於伴奏樂器冬佈拉的演奏特點。冬佈拉有渾厚、協和的和聲,善於彈奏變幻多端的節奏型。最基本的彈奏法有兩種:一是彈(鐵爾買式),多用於強位置;另一種是挑(吉力得爾麥式),多用於弱位置。一彈一挑、一彈兩挑或兩彈一挑的快速交替使用,使原來節奏比較松散、音調悠長的民歌變成以八分音符為1拍,以庒為主要節拍的多種混合拍。彈唱中聲樂與器樂密切配合,此起彼伏,節奏錯落有致,從而在混合拍不規則的強弱中,顯示出冬佈拉彈唱特有的節奏規律,力度、速度富於表情。如《褐色的鵝》、《克孜勒比戴》、《紅花》等都是優美的彈唱曲。見下例:

《褐色的鵝》

冬佈拉齊奏

  月令 凡屬即興填詞的民歌都稱月令。它的曲調豐富,旋律簡潔,多數是上下兩個樂句或經過擴充的單樂段構成,常以襯詞為曲名。演唱形式主要有“艾依提西”、“達斯坦”兩種。艾依提西是一種即興對歌競賽,常在群眾性娛樂集會中舉行,有男女兩人的對歌,亦有兩人為一方的4人對歌,也有專為“阿肯”(人們給予民間歌手的榮譽稱號)對歌舉行的彈唱會。內容除見景生情,即興編詞外,還包括謎語歌、山歌、漁歌及富於幻想性質的謊言歌,等等。對歌雙方任選曲調,一般速度中庸,音域常在八度之內,曲式多為上下兩個樂句或經擴充構成的單樂段。歌者常以贊頌、諷喻、比擬等手法巧妙地發揮其才智與技藝,以勝過對方。達斯坦是一種敘事性的詠唱,內容多以英雄史詩和民間敘事長詩為主。唱時有的不用樂器,有的用冬佈拉自彈自唱。多數曲調是快速簡潔的短曲,有的曲調首尾高亢嘹亮,中間用一兩個短句不斷反復,常以力度的變化、表情的生動來取勝。

  吉爾 即婚禮歌。亦稱“托依吉爾”。哈薩克族有一套婚禮歌伴隨著婚禮儀式的全過程,包括《怨嫁歌》、《哭嫁歌》、《勸嫁歌》、《送嫁歌》、《挑面紗》等。每句歌詞多由7個音節組成,情緒由哀怨發展到歡快熱烈。

  器樂曲 哈薩克族器樂曲統稱“魁”,它的曲目豐富,多由冬佈拉演奏。廣為流傳的曲目有《紫色的走馬》、《達因闊勒》、《四個旅行者》、《恰哈拜·恰拉甫》等。曲式結構嚴謹,常采用動機發展式、主題展開式和近似回旋曲式3種。樂曲《紫色的走馬》即用主題展開式的曲式結構和三連音的節奏型表現瞭駿馬馳騁的音樂形象。如:

《紫色的走馬》

  弓弦樂器考姆茲,宜於演奏抒情性樂曲。如《金羚羊》、《深淵》、《獨腿天鵝》等。古老的吹奏樂器斯佈斯額有3孔或4孔,依靠泛音吹奏法,奏出完整的七聲音階,音色飄逸優美,著名的樂曲有《額爾齊斯河的波浪》、《獵人和熊》、《少女的憂怨》等。此外還有口弦、鼓等。

  哈薩克族舞蹈以冬佈拉為主要伴奏樂器,舞曲多選自器樂曲或民歌。曲目有《黑走馬》、《勞動舞曲》,以及《圓月》、《甲爾甲爾》等。

  哈薩克族音樂有如下特征:①以自然律構成的七聲音階為主,同時也使用五聲音階和六聲音階。這與哈薩克族的古老樂器斯佈斯額的音律一致。哈薩克族的七聲音階不同於歐洲大小調體系,它使用do、re、sol、la為主音的4種調式,並以主音上方五度音為支柱音。②七聲音階的民歌常運用五聲旋法和三音列進行,使七聲進行與五聲旋法融為一體。如下例:

《美麗的姑娘》

③民歌中呼喚的音調常用屬到主的音程,或五度、六度的大跳來表現,旋律手法簡潔、明快。④在節奏上,將散板轉化為不規則的混和拍,或以出其不意地變換其強弱關系來獲取藝術效果。⑤單樂段民歌常運用樂句基本重復的手法;二部曲式中的副歌有的是將主歌的一部或全部加以重復或變化重復,有的部分或全部采用新材料。此外,以動機作主題,不斷運用重復、模進、延伸作為旋律開展的手法。⑥民歌常出現降七度,並常與七度音並列於一曲。

阿肯彈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哈薩克族音樂獲得空前的發展,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及各縣都建立瞭專業文藝團體,師范院校開設瞭音樂班。各地還經常舉行阿肯彈唱會。著名的哈薩克族歌唱傢有蘇裡坦·買吉提、卡瑪爾·依西克拜、司馬古勒等,著名的冬佈拉演奏傢有塔依爾、卡斯木拜、達吾列提等,作曲傢阿力甫別克·馬立克創作的樂曲《初春》、《勝利前進》等均獲好評。此外器樂曲《我的冬佈拉》,歌曲《我是中國的女歌手》、《牧羊姑娘》,舞蹈音樂《搭新房》、《繡花氈》,傳統歌劇《薩麗哈與薩曼》等都受到廣泛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