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И.哈恰圖良

  蘇聯作曲傢、指揮傢、音樂教育傢、音樂活動傢。亞美尼亞人。1903年6月6日生於第比利斯附近科焦裏村。1978年5月1日卒於莫斯科。自幼受亞美尼亞及高加索其他民族音樂的薰陶,19歲開始系統學習音樂。1922~19929年就學於格涅辛音樂中學,先修大提琴,1925年轉格涅辛作曲班。1929年入莫斯科音樂學院,193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畢業作品為《第一交響曲》)。1937年又作為研究生畢業。除從事創作外,1950年他又開始從事指揮和教學活動。1939~1948年任蘇聯作曲傢協會副主席。1952年任莫斯科音樂學院和格涅辛音樂師范學院教授。1957年任蘇聯作曲傢協會書記。哈恰圖良是享有世界聲譽的作曲傢。他的音樂創作富於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個性特征。其獨具一格的旋律音調,強烈的和聲語言,復雜的節奏重疊,即興式的音樂陳述,都與亞美尼亞的民間傳統音樂(特別是阿舒格藝人的彈唱)有著血肉聯系。音樂的史詩性、色彩性及生活風俗性與“新俄羅斯樂派”的交響音樂傳統相近;而在表現浪漫式的激情時又反映出П.И.柴科夫斯基抒情戲劇交響樂的影響。在他大量的作品中,器樂占主要地位。其影響最大的作品是:芭蕾《加雅涅》(1942,1957年修訂)和《斯巴達克》(1954,1968年修訂),《第二交響曲》(1943),《鋼琴協奏曲》(1936),《小提琴協奏曲》(1940)等。此外,他還為一系列電影寫瞭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