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敦煌曲子詞集。敦煌石室藏唐人寫本,共30首,不分卷。清末被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盜去,分藏英國倫敦博物館和法國巴黎圖書館。後來董康從倫敦抄回18首,劉複從巴黎抄回14首,去其重複,恰好30首。朱孝臧據抄本刻入《彊村遺書》中,使中國這部最早的民間詞集得以繼續流傳。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任二北《敦煌曲校錄》、《敦煌歌辭總編》及臺北石門圖書公司出版的潘重規《敦煌雲謠集新書》,都收入此集。由於原抄本誤字較多,雖經許多學者校勘,但仍有待進一步整理研究。

  《雲謠集雜曲子》所收都是無名氏的作品,多為當時流行於三隴一帶的民間曲子詞。內容主要是寫相思離別,也有少數是歌頌太平、宣揚封建道德的。語言較自然純樸,抒情也較自然坦率。形式方面,長調很多,如《傾杯樂》、《內傢嬌》長100多字,《拜新月》、《鳳歸雲》長80餘字。在唐代詞人作品中,除據傳為杜牧所作的《八六子》外,皆所未見。說明這些長調也是在民間先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