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太學國子監的主體建築。位於北京(明清)城內東北部國子監的中心,乾隆四十九年(1784)建成。中國歷代王朝都在京城設太學,又名國子監。北京國子監按照“左廟右學”的制度建在文廟西側,它們都始建於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明代重修,清乾隆三十四年全部大修,至四十九年又在院子中部增建瞭辟雍。

  漢代儒生曾經推斷西周的太學名辟雍,同時又解釋明堂外環水為辟雍。但歷代王朝都沒有真正建過一座明堂形式的太學,乾隆時的北京國子監辟雍雍是唯一的一座。

  辟雍為方形,重簷攢尖頂,面闊每面3間帶周圍廊,另加一周擎簷柱,廊柱間通面闊66.6尺(22.2米)。它建在一個圓形的水池正中,中心正對4座石橋。水池周長603尺(201米)。辟雍實際上是一座沒有什麼實用功能的象征性建築,所以很註意象、數的涵義。圓水在外,外為上,上為天;方殿在內,內為下,下為地;圓水方殿涵蓋瞭天地宇宙。十字軸線正中設皇帝寶座,屋頂用攢尖形,表示皇帝位於天地中心之極。天為陽,水池周長為陽數9的倍數(9×67);地為陰,方殿邊長為陰數6的倍數(6×111);天九地六,也是陰陽五行學說的基本數字觀念。在建築藝術上,整個建築造型莊重,比例嚴謹,裝飾精致,色彩典麗,是盛清建築的典型代表。殿前置琉璃牌坊,它的造型、尺度和辟雍殿都很諧調,特別是作為辟雍的前導部分,更加豐富瞭空間藝術的效果。大殿室內面積約290平方米,巨大的空間內沒有內柱,氣派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