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散曲傢、戲劇傢。字舜民,號菊莊。象山(今屬浙江)人。曾為本縣縣吏,不得志,落魄江湖。入明,流寓北方,明成祖朱棣在燕邸時,寵遇甚厚,永樂年間常得恩賞。有雜劇《瑞仙亭》、《嬌紅記》兩種,今俱佚。散曲有明鈔本《筆花集》傳世,其書有缺殘,今本《筆花集》之外,尚有一些散曲,存錄於《雍熙樂府》、《盛世新聲》、《彩筆情詞》等集中。總共今存作品有套數68首,小令170首,殘曲1首。

  湯式的散曲明豔工巧,技巧圓熟老練,但是才情似嫌嫌不足,加之內容比較貧乏,所以創作數量雖多卻缺少新意。《錄鬼簿續編》說他的作品“語皆工巧,江湖盛傳之”,可知他的作品當時流傳比較廣泛。其中有小令〔蟾宮曲〕《詠西廂》1首,對後世較有影響。此首為重句格俳體,即每三句中的第三句與第二句詞意相類,句法相同。寫來神韻自然,蔚然成為一體,後人多有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