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立博物館和藝術陳列館。坐落在巴黎塞納河右岸。原址具有700多年的歷史。1204年,P.奧古斯都興建城堡,其後建成盧佛爾宮,歷經查理五世、路易十三、路易十四、拿破崙一世和拿破崙三世一再改建和擴建,到1857年,全部工程才告結束,成為融合各種風格、氣勢雄偉的宮殿建築群。

  1791年5月26日,法國國民議會頒佈法令,把盧佛爾宮作為國立博物館對外開放。1793年8月10日,在盧佛爾宮的大畫廊舉行瞭開館典禮。它是世界上藝術品品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其畫廊長約300米,藏品包括古代藝術直至印象主義的作品,新的陳列品中也包括現代派藝術,共達40多萬件。法國繪畫收藏為舉世之冠。從1932年起,盧佛爾博物館,按博物館學和最新科學的原則進行瞭全面規劃、整理和修改工作,共分為7大部分:希臘羅馬藝術部、埃及藝術部、東方藝術部、繪畫部、素描部、雕塑部、藝術品部。希臘羅馬藝術部創建於拿破侖一世時代,以建築、雕塑、鑲嵌工藝、青銅器、珠寶和陶器為其特色,1954年兼並基督教藝術分部。埃及藝術部是1826年為展出拿破侖在埃及戰役中所獲的藝術品而建成的,收藏有埃及和史前羅馬的藝術品。東方藝術部以收藏美索不達米亞、北非和伊朗等地的藝術品而為世所重,1945年又附設瞭一個伊斯蘭藝術分部。繪畫部包括從中世紀到當代歐洲各種流派的繪畫,另設有地下繪畫儲藏室,繪畫修復車間、實驗室及藝術和考古圖書館。盧佛爾博物館藏有的許多聞名於世的藝術珍品,每年吸引瞭數百萬國內外觀眾。藏品代表作品中有L.達·芬奇的《莫娜麗薩》、《巖間聖母》,米開朗琪羅的《勝利女神》、《奴隸》以及歷代各種維納斯雕像等作品。

盧佛爾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