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多層木構建築。西漢以後逐漸發展並取代瞭春秋以來盛行的高臺建築。早期樓與閣有所區別,樓指屋上直接建屋,其中兩層之間沒有腰簷的又稱為豎樓;閣指上下層之間除腰簷外還有平座的樓。日後帶有平座的閣與一般的樓都通稱之為樓閣,樓與閣的界限已不嚴格。同一形式有時稱為樓,有時又稱為閣,如黃鶴樓與滕王閣等。在臺上建屋有時也可稱為樓,而不論這些建築是單層還是多層,如城樓、角樓等。

  樓閣的形象資料最早見於漢代明器和畫像磚,在以後歷代的繪繪畫中也表現瞭許多樓閣形象。現存最早的樓閣是建於遼統和二年(984)的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唐宋以後樓閣建築使用的領域日漸廣泛,從功能上可分幾類:①宗教樓閣。樓閣內常供奉高大佛像,是寺院的中心建築,如獨樂寺觀音閣、承德普寧寺清建大乘閣等。某些大組群的配殿也常是樓閣,以其高直的體形與大殿的橫平體形取得對比。②文化樓閣。以樓閣作為儲藏圖書、經卷之用。如明代浙江寧波天一閣,儲存四庫全書的清代皇傢藏書樓文淵、文津、文瀾、文溯、文匯等閣。③軍事性樓閣。如城樓、箭樓、敵樓、城市中心的鐘鼓樓等。④遊賞性樓閣。取其高聳,可登臨遠眺,觀賞風景,同時也可成景。如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的嶽陽樓、滕王閣、黃鶴樓,北京頤和園的佛香閣等。⑤居住建築中的樓閣。大部分樓閣都具有不止一種的功能。一般宗教性、軍事性的樓閣平面較為簡單,多體量高大、宏偉壯觀,如聳立在高高城墻上的城門樓、城市中心的鐘鼓樓等。遊賞性樓閣平面輪廓較為復雜,在正方、長方、多邊形的基礎上,每面又可向前凸出,屋頂隨體形高低錯落、互相穿插,出現瞭十字脊、丁字脊和若幹個大小不同屋頂的組合,此起彼伏,藝術效果突出。民居中的樓閣風格北方以嚴整取勝,南方以自由見長。樓閣的體量、體形更要考慮到它所處的環境空間的大小及環境氣氛,如北京清代頤和園的佛香閣建在輪廓較為單調的萬壽山上,面臨開闊的昆明湖,閣體高大敦實,八角三層,是環境的控制中心,與山形協調,豐富瞭萬壽山的輪廓線。

山西省萬榮縣飛雲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