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位於歐洲南部巴爾幹半島。早在西元前1000年伊利裏亞人就於此創造瞭富有特色的伊利裏亞文化,西元前7世紀,沿海一帶古城開始受希臘的影響。阿波羅尼亞、佈特林蒂、培拉特等地是今天阿爾巴尼亞的考古中心。在佈特林蒂發現西元前3世紀的劇場遺址,形制與希臘劇場相似,可以容納3000觀眾。精美的《佈特林蒂女神頭像》(前4世紀)更是為世人讚歎。在阿波羅尼亞(今費裏一帶)同樣出土瞭不少精美雕塑品和工藝品。西元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後,阿爾巴尼亞隸屬東羅馬帝國,在藝術上上頗受拜占庭美術的影響。15世紀中葉以後,曾創作瞭不少教堂壁畫,這些作品色彩濃烈鮮明,人物生動,在畫上往往透露出世俗生活的氣息。這表明從16世紀起阿爾巴尼亞的繪畫,逐漸擺脫瞭拜占庭美術的約束。

  在土耳其人統治的近5個世紀中,阿爾巴尼亞的美術一直是不景氣的,不少有才能的藝術傢不得不流亡國外。直到19世紀下半葉才開始瞭民族文化藝術的復興,揭開瞭現代藝術的序幕。K.伊德羅梅尼是民族藝術復興的先驅者,他工作在斯庫臺,創作瞭一系列貧苦山民的肖像。主要作品有《我的姐妹》(1886)、《斯庫臺婦女肖像》(1883)等。N.馬爾蒂尼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畫傢,他的《醫生普列勒肖像》色彩柔和,感情真摯。S.羅塔也是斯庫臺畫派的畫傢,既擅長肖像畫,也熱衷於風俗畫。他早年在意大利米蘭藝術學院學習,並積極參加民族解放鬥爭。他的畫有著濃鬱的鄉土氣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表作有《山區農婦進城》、《賣瞭東西後算帳的農婦》、《母親》(約1933)、《站在大門口的斯庫臺婦女》(1955)等。科爾察是另外一個藝術中心。科爾察畫派的S.澤蓋是一位優秀的肖像畫傢。他的作品富有浪漫主義氣息和民間藝術色彩。N.紮伊米是地拉那畫傢,早年在羅馬學習。他出生在農村,非常擅長畫農民的形象和描繪農村生活,代表作有《窮人的房子》、《山民肖像》、《阿爾巴尼亞婦女肖像》、《雞與蔥》、《老人肖像》以及《講述民族解放戰爭的故事》(1952)等。在民族藝術復興的年代裡,湧現出一批優秀的風景畫傢,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V.米奧、S.紮采利。米奧長期生活和工作在科爾察。以抒情的筆觸描繪瞭故鄉美麗的風光,代表作有《科爾察的冬天》(1941)。從法國歸來的紮采利長期住在地拉那,善於畫抒情的風景畫,50年代創作的《春天》,表達瞭畫傢對祖國的熾烈感情。此外,他還畫瞭《卡爾·馬克思水電站》、《海岸》等。

尼古拉:《山民頭像》

  1944年,阿爾巴尼亞解放後,首先是革命歷史畫占有突出地位。這方面的優秀作品有B.塞伊迪尼的《1944年11月17日地拉那的早晨》等。60年代以後,阿爾巴尼亞的畫傢們更多關心現代生活題材。

  19世紀末20世紀初,雕塑藝術也得到瞭發展。老一輩的雕塑傢有O.帕斯卡利、L.尼古拉、Y.帕喬、K.霍希等人。帕斯卡利早年在意大利都靈學習美術,回國後長期在地拉那工作。主要代表作有《饑餓的人們》(1924)、《科爾察民族戰士紀念碑》(1932),戰後有《人民英雄庫什紀念碑》(1948)等。他在1906年獲得共和國獎。尼古拉早年在希臘學習,他的風格簡練概括、粗放有力,代表作有《山民》(1938)、《山民頭像》(1954)、《女遊擊隊員》、《刈草人》(1955)等。帕喬重視抒情風格,手法細膩,代表作有《少女胸像》(1948)。霍希是阿爾巴尼亞第一位女雕塑傢,她的代表作有地拉那的《列寧紀念碑》(195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