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1卷。著者段安節。臨淄鄒平(今屬山東)人。生卒年、字型大小不詳。段成式之子,溫庭筠之婿。乾甯中為國子司業,仕至吏部郎中、沂王傅。“善樂律,能自度曲”(《新唐書·段成式傳》)。除《樂府雜錄》外,《直齋書錄解題》尚著錄其《琵琶故事》1卷,今佚。

  《樂府雜錄》大約著於昭宗即位(888)至乾甯元年(894)之間。作者原序說:“嘗見《教坊記》,亦未周詳,以耳目所接,編成《樂府雜錄》一卷。”所稱“樂府”,實際上包括瞭唐中葉以後的音音樂、歌舞、技藝、百戲。書中首錄關於樂部9條,記述瞭雅樂、清樂、鼓吹等九部的制度與情況;其次關於歌、舞、俳優3條,記載瞭一些著名的歌唱傢、舞蹈演員;復次關於樂器的13條,敘述瞭各種樂器的演奏能手;還有關於樂曲的11條,關於傀儡子(木偶戲)的1條,大抵是源流的考證;最後是《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雖今本已有文無圖,但仍提供瞭研究燕樂的資料依據。此書寫在《教坊記》後,有些方面可以補《教坊記》之不足。在“唐時樂制,絕無傳者”的情況下,“存此尚足略見一斑,故《唐書》、《文獻通考》、《樂府詩集》多取其說”(錢熙祚《樂府雜錄跋》)。但書中也頗有“蕪駁不倫”之處,錢氏於跋中列舉瞭一些。尤其關於曲名一項,僅列11條,遠不及《教坊記》豐富。

  有《守山閣叢書》錢熙祚校本、《說郛》本、《續百川學海》本、《古今說海》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