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民間歌舞。亦稱帽子舞。在人民中間有廣泛的影響。哈拉韋出現於18世紀左右墨西哥的中部地區。研究哈拉韋的學者認為,它源自吉卜賽人的哈拉韋舞,同時也吸收瞭西班牙古老的娛樂性對舞“霍塔”的特點。19世紀後逐漸傳至全國各地,並且演變成為墨西哥民間歌舞的代表性舞蹈。在不同地區,哈拉韋均為多組變化的男女對舞,以紮帕蒂阿多舞步為主。但是舞蹈的風格和服飾各有所異,米卻肯州的活潑歡快,格雷羅州的輕鬆詼諧,韋拉克魯斯州的典雅莊重。從全國來說,哈利斯科州熱烈豪放的“哈拉韋··塔帕堤奧”最富代表性。

  “哈拉韋·塔帕蒂奧”意為瓜達拉哈拉(哈利斯科州首府)的哈拉韋。男舞者身穿本國傳統的黑色服裝,右肩按搭花條長巾,頭戴寬沿帽。他們雙手自然背後,上身基本不動,突出腳下迅疾、高難的踢踏舞步。女舞者的衣裙顏色絢麗,裙邊寬肥。她們除跳踢踏舞外,雙手還舞動裙子,甩出許多圖案。裙花左右擺動,前後擰花,上下翻飛,與腳下矯健的踢踏舞步變化和諧一致。男舞者的寬沿帽是男女傳情的紐帶。隨著樂曲的進行,他們或把帽子甩來甩去,或戴在女舞伴的頭上,或放在地上,男女圍著它歡快而舞。有時女舞者還把腳踩在帽子上以表示對男舞伴的愛慕之情。在舞蹈進行中間,伴奏人員和舞者還不時地雜以即興的喊叫來為歌舞助興。全舞情緒熱情奔放,色彩濃烈,感染力極強。“哈拉韋·塔帕堤奧”音樂旋律大起大落,具有鮮明的歌舞音樂特點。節奏明快多變,常在婰、慇拍交替中進行。以典型的墨西哥馬裡阿契民間小樂隊伴奏。在伴奏過程中,樂手時而以小提琴等樂器模仿出牲畜的叫聲,增加濃鬱的鄉土氣息和歡樂的氣氛。

韋拉克魯斯州的哈拉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