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敘事長詩。產生流傳於內蒙古哲裏木盟一帶。依據嘎達梅林起義的歷史事件創作而成。嘎達梅林,蒙古名為那達木德,漢名孟青山,乳名“嘎達”。成年之後,在達爾罕旗王府任梅林職,掌管軍事。所以人們又稱他為嘎達梅林。他領導的這次起義爆發於1929年哲裏木盟達爾罕旗(今科左中旗),這是一次反對軍閥張作霖和蒙古王公屯墾開荒、掠奪人民的起義鬥爭。前後歷時數年,擴展到四、五個旗縣,是蒙古族現代史上著名的人民起義,影響很大。

  嘎達梅林的民歌歌產生在起義以後不久,開始以抒情短歌流傳,以後逐漸形成為一首概括嘎達梅林起義全過程的敘事長詩。

  長詩成功地塑造瞭嘎達梅林這一英雄形象,刻畫瞭他的叛逆性格。他開始勸說王爺停止出賣土地,遭到革職處分,最後向張作霖為民請命,又被投入監獄,判處死刑。殘酷的鬥爭現實使他幻想破滅,被救出後毅然舉行瞭起義。轉戰數年,最後在強大敵人的聯合進攻下,西拉木倫河一戰,部眾全部戰死。他彈盡糧絕,誓不投降,在泅渡至河中心時中彈犧牲,表現瞭起義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長詩還側重刻畫瞭嘎達梅林的妻子牡丹的英雄形象,描繪瞭其他眾多的人物,反映瞭較為廣闊的社會生活面和起義鬥爭的復雜性。

  蒙古族現代敘事詩在藝術形式上可分三種類型:全部歌唱,無對白說講;以唱為主,唱白結合;以講為主,輔以少量唱詞。新近出版的蒙漢文綜合整理本《嘎達梅林》屬上述第二種類型,就是以唱為主,唱白結合。這首長達2000餘行的長詩,其中嘎達梅林被捕後的憤怒控訴;出獄後,夫妻悲嘆傢世的娓娓抒情;對奸細說客的唇槍舌劍;以至在武裝起義過程中的激昂蹈勵的戰歌,演唱者無不淋漓痛快,盡情披露。甚至當嘎達梅林轉戰南北,路過傢鄉時,演唱者也特意安排大段的唱詞,充分揭示嘎達梅林熱愛故鄉而又不能安居傢園的滿腔悲憤。另外,長詩吸收瞭大量的民間語匯,加以提煉加工,使它的語言顯得剛健清新,傳神逼真。詩中的比興也貼切自然,絢麗多采。對於刻畫性格、描摹心理和抒發感情,發揮瞭重要的作用。

梅林與牡丹《嘎達梅林》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