М.М.普裏什文

  蘇聯俄羅斯作傢。生於商人傢庭。早年因“自由思想”被開除出耶列茨中學。1897年在裡加綜合技術學校上學時,又因參加馬克思主義小組被捕。1902年畢業於德國萊比錫大學農藝專業,回國後任農藝師,寫過有關農業的著作和論論文。後棄農從文,潛心研究民間文學和人種志學,致力於文學創作。旅行俄國北方地區後,寫成《在飛鳥不驚的地區》(1907)等特寫集。遊歷克裡米亞和哈薩克斯坦後,又發表瞭《亞當和夏娃》(1909)、《黑色的阿拉伯人》(1910)等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戰地記者,寫過許多特寫。十月革命後,一度從事教育工作,並鉆研方志學。1925年發表物候筆記《別連傑的水泉》,後加補充,更名為《大自然的日歷》(1935)。20年代開始寫作自傳體長篇小說《惡老頭的鎖鏈》(1923~1954)。代表作中篇小說《人參》(1933)描寫北方山林的絢麗景色,用人參象征大自然的富饒和生命力,禮贊人的創造力和智慧,表達瞭作者對自然和人的關系的深刻哲理思考和細膩的觀察與感受。還著有童話《太陽的寶庫》(1945)。他善於刻畫兒童心理,擅長描繪大自然。高爾基對他的創作評價甚高,稱他為“詩人和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