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國傢通過制定經濟計畫(主要是中長期計畫)調節經濟的方法。又稱資本主義國傢的經濟計畫化

  通過經濟計畫調節國民經濟的發展是國傢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資本主義國傢為瞭緩和危機,開始瞭國傢對經濟的幹預和調節,因而出現瞭反危機性質的短期計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國傢壟斷資本主義的全面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傢都先後制定中長期計畫,用經濟計畫化的方法,追求國國民經濟較長期的穩定發展。

  資本主義國傢的經濟計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預測;計劃期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目標及相應的具體目標;達到這些目標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資本主義國傢的經濟計劃是誘導性的,對私人企業並無太大的約束力;國傢計劃的實施主要是依靠國有壟斷資本的經濟參與和調節,依靠政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