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資本技術構成所決定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

  從物質形式來看,資本構成表現為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數量和使用這些生產資料的勞動力數量的比例關係,稱作資本技術構成。從價值形式來看,資本構成表現為生產資料價值和勞動力的價值即不變資本可變資本數量的比例關係,稱作資本價值構成。資本技術構成和資本價值構成有著密切的聯繫系。資本價值構成是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的,其變化,一般地都是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反映。馬克思把這種由資本技術構成所決定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稱為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有機構成用公式來表示即C∶V。例如,某產業資本傢以1 000萬元投入鋼鐵生產,其中用於生產資料方面的不變資本為900萬元,用於雇傭勞動力方面的可變資本為100萬元,資本有機構成就是9∶1。

  在一個國傢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生產部門、不同企業,或者在不同的國傢,生產技術水平跟與之相聯系的資本技術構成不同,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也各不相同。但是,通常所考察的資本有機構成,一般都是指一個生產部門的資本平均有機構成,或是指一個國傢的社會資本平均有機構成

  一個國傢或一個生產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呈現出不斷提高的趨勢。因為,資本傢為瞭追逐盡可能多的利潤和在激烈的競爭中保存自己,擊敗對手,總是竭力改進生產技術,采用新的生產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因而每個工人在一定時間內所推動的生產資料數量不斷增多,不變資本部分所占比重相對增多,導致社會的或部門的資本平均有機構成逐步提高。同時,資本積累、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發展,為采用先進技術,使用新型的生產設備創造瞭條件,對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也起著促進的作用。

  資本有機構成的逐步提高,並不排斥隨著總資本的增長,可變資本絕對量繼續有所增加,但是,在總資本中,可變資本所占的比重卻會相對地逐步減少,從而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也相對減少,結果必然形成資本主義制度所特有的相對人口過剩。

  馬克思所建立的資本有機構成學說,是瞭解政治經濟學中關於資本主義相對人口過剩,以及社會資本再生產、平均利潤、絕對地租等基本問題的重要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