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馬克思1863年8月至1865年底寫的《資本論》草稿。又稱《經濟學手稿(1863~1865)》。現被稱為《資本論》的第3部草稿。但也有人認為,馬克思的這個草稿隻包括《資本論》第3卷草稿。

  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把自己的經濟學著作命名為《政治經濟學批判》,並先後於1857~1858年,1861~1863年寫瞭兩部草稿。1862年末至1863年初,他決定把書名改為《資本本論》。1863年8月,馬克思開始按新的設想寫作《資本論》,到1865年年底完成瞭這部包括Ⅰ~Ⅲ冊(後來稱為卷)的草稿。

  第Ⅰ冊《資本的生產過程》 共6章。原稿據說大部分都遺失瞭,保存下來的隻有1章,即《第六章·直接生產過程的結果》。第6章原是作為第Ⅰ冊的最末一章寫的,在內容上,既是第Ⅰ冊的總結,又是向第Ⅱ冊過渡的準備。這一章主要分析瞭3個問題:①作為資本產物的商品同作為資本主義生產前提的商品的區別。②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③資本主義生產既是物質條件的再生產又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再生產。但馬克思在1867年出版《資本論》第1卷時,沒有采用這一章。

  第Ⅱ冊《資本的流通過程》 共3章,第一次較為系統地闡述瞭資本流通和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分析瞭資本的循環和資本的周轉;分析瞭社會資本再生產過程,論述瞭社會總產品的實現條件,並詳細地考察瞭物質資料再生產過程。這一冊草稿是《資本論》第2卷草稿中的頭一份草稿,還帶有片段性質,因而F.恩格斯在編輯出版《資本論》第2卷時沒有采用這一草稿。

  第Ⅲ冊《資本總過程的各種形式》 馬克思在寫作《經濟學手稿(1861~1863)》的過程中,已經建立起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地租理論,並對商業資本、貨幣資本等資本形式作瞭深刻分析,但那時是以同前人論戰的形式,或專題研究的形式論述這些問題的。這一冊進一步發展瞭這些理論,第一次全面系統地分析瞭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說明瞭資本運動作為總體考察時所產生的各種具體形式。第Ⅲ冊草稿是《資本論》第3卷的唯一草稿,經恩格斯整理編輯,於1894年出版。

  《資本論(1863~1865年草稿)》的完成是馬克思經濟理論已經成熟的標志。至此,《資本論》的4卷草稿均已寫成(第4卷《剩餘價值理論》草稿於1862年寫成),馬克思創立的工人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全部基本理論都已確立起來。正是在這個堅實的基礎上,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潤色和謄寫,《資本論》第1卷於1867年9月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