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表示官階等級和用作憑信的牌飾。一般懸系在腰間,故名。依照官吏等級身份的不同,材質有金、銀、銅、象牙、木等的區別,形制、紋飾也有差異。達官貴胄所用腰牌多為金質或鎏金銅質,以虎頭或虎形為飾,故“虎頭金牌”又成瞭腰牌的俗稱。

熙州管內觀察使印牌拓片(甘肅省博物物館藏)

  腰牌可分印牌和信牌兩種。印牌多為長方形,專為官員而設,與本印(即官印)並行使用。這種牌、印並行的制度是古代符節制度的一種變化形式,它始於唐代,至北宋進一步發展、完善。印牌存世數量很少,甘肅省博物館藏有北宋長方形銅質印牌1枚,上端有方形系孔,正面刻“熙州管內觀察使印牌”1行9字,背面刻“牌入印出,印入牌出”2行8字(見圖),此牌形制、文字與《宋史·輿服志》等典籍所記相符。信牌主要作出入某種特定場所的憑信之用,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元、明、清三代十分盛行。如元代有差使牌巡牌,明代有作為臣子、侍衛等出入宮門憑證的穿宮牌。此外,少數民族政權如西夏也有類似的制度,有敕走馬牌防守牌宿衛牌等各種圓形銅質信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