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傢剝削雇傭勞動者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體現資本傢剝削工人的生產關係。資本可以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商品或生產資料,但是貨幣、商品和貨幣本身並不就是資本。隻有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它們被用來剝削雇傭勞動者,為它們的所有者即資本傢帶來剩餘價值時,它們才是資本。

  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產生以前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有過高利貸資本和商人資本。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本,而是其所有者剝削奴隸、農奴、農民、手工業者等勞動者的手段,是他們與奴奴隸主、封建領主或地主瓜分剩餘勞動的手段。封建社會末期,一方面大批農民、手工業者破產(同時也脫離瞭封建制的人身依附關系),淪為除瞭勞動力便一無所有的無產者,為瞭活命,必須(而且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來出賣,也就是被人雇傭;另一方面一些手裡聚斂瞭足夠數量貨幣的資產者,為瞭賺更多的錢,需要雇傭別人為他做工。隻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出現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勞動力變為商品,用來購買勞動力的貨幣變為資本,原來的小生產者由於出賣勞動力變為雇傭勞動者,購買勞動力的人成為資本傢。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成為資本的前提。

  資本首先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資本傢用它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使二者在生產過程中結合起來,生產出商品,商品按照它的價值出售以後,資本傢得到比原先投入的貨幣更多的貨幣。多出來的部分,就是資本帶來的剩餘價值。剩餘價值不是來自生產資料的消耗,因為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掉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能夠轉移到產品中去,卻不會自行增大。剩餘價值隻能來自資本傢對勞動力這個特殊商品的使用過程,即雇傭勞動者勞動的過程。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雇傭勞動者的勞動創造的價值超過資本傢為購買勞動力付出的勞動力價值的那一部分就是剩餘價值。據此,K.馬克思第一次科學地區分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兩個范疇。不變資本指用於購買生產資料的價值C,在生產過程中它不發生量的變化,可變資本指用於購買勞動力的價值V,在生產過程中它的量增多瞭,變成瞭V+M,多出個剩餘價值M。這一區別,說明剩餘價值及其轉化形式。利潤的唯一來源是雇傭勞動者的無酬勞動,揭示出資本傢剝削雇傭勞動者的秘密。

  資本要源源不斷地為資本傢帶來剩餘價值,就要不停地運動,依次經過購買、生產、出售三個階段,依次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形式,分別執行各自的職能:貨幣資本購進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為生產作準備;生產資本生產出包含有價值和剩餘價值的商品;商品資本通過市場實現自身包含的價值和剩餘價值。資本分為三部分,分別采取三種形式,並存於三個階段上,並且各自不停地向下一階段轉化,使資本主義生產得以周而復始地連續進行。

  作為生產資本的生產資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固定資本,指廠房、機器設備、工具等,它們在長時間中經過很多次生產才報廢,退出生產,每次生產中它們的價值按照它們的磨損程度,隻有一部分轉移到產品中去。另一類是流動資本,指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它們的價值在每次生產中,按照消耗的數量,一次全部轉移到產品中去。這兩類資本都隻轉移價值,而不產生新價值和剩餘價值,都屬於不變資本的范疇。資本傢為購買勞動力投入的資本是可變價值,但由於在每次生產中都被全部收回(連同剩餘價值),也劃歸流動資本一類。

  在資本主義總的生產過程中總有一部分資本經常采取貨幣資本和商品資本的形式處於購買和出售的階段,即流通過程中。隨著生產和社會分工的發展,它們的職能的獨立化導致借貸資本和商業資本的產生,剩餘價值的一部分以利息和商業利潤的形式轉歸借貸資本傢和商業資本傢占取。

  資本傢為擴大生產規模,以求更多利潤,把剩餘價值的一部分用於積累,即重新投入生產。積累引起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使生產越來越集中於少數大企業中,終至出現壟斷。資本積累加深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階級矛盾,最終將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被新的生產方式所代替。

  馬克思的資本和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基石。

  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不存在資本傢剝削雇傭勞動者的關系,馬克思所說的資本范疇已不存在。蘇聯的經濟學傢們曾提出“基金”的概念,用來指稱社會主義生產中投入的物資和貨幣。這個概念曾經為中國學者普遍接受。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逐步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學術界和經濟部門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借用或參照資產階級經濟學的資本概念,把社會主義生產中一切物資和貨幣形式的投入都稱為資本。

  

推薦書目

 馬克思. 資本論: 第1卷. // 馬克思,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6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恩格斯.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提綱. //馬克思, 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6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