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繪畫著錄著作。又名《貞觀公私畫史》。是現存最早的一部中國繪畫作品著錄。裴孝源撰。裴孝源,初唐人,曾任中書舍人、吏部員外郎,因受漢王李元昌賞識,得觀宮廷所藏魏晉以來繪畫遺跡,相與討論。於是他就以宮廷收藏為基礎,又記錄瞭佛寺壁畫與私傢藏畫,在貞觀十三年(639)寫成此書。書前有自序,謂奉漢王李元昌之命而作。

《貞觀公私畫錄》書影(中國國傢圖書館藏)

  該書第一部分記錄當時皇傢及私人收藏繪畫290餘卷,記錄內容包括作者、畫名、本別(是真跡抑或摹本,是梁宮本還是隋宮本)、件數,有的還註明瞭質地、款識、來源、曾否著錄於《梁太清目》等。第二部分記錄47所佛寺的壁畫,記錄內容為寺名(包括佛寺所在地)及畫傢姓名。

  此書繼已佚中國第一部繪畫著錄《梁太清目》之後,發展瞭中國繪畫著錄的體例。它不但記錄瞭初唐卷軸畫的流傳收藏情況,而且也記載瞭當時及其以前寺廟壁畫的創作情況,同時還保存瞭已佚《梁太清目》的某些內容,在繪畫史學和鑒定學上均有重要價值。

  作者在理論認識上,主張發揮繪畫的“教化”與“勸誡”作用,以“六法”為批評標準,重視“風神”、“巧思”和“法度”,均體現瞭當時藝術認識的主流。對於唐代畫論和美學思想的研究,也有一定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