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爾小說傢、劇作傢。生於基多,卒於基多。父親屬於激進自由黨,傢庭其他成員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自幼與印第安人為伍,瞭解他們的生活習俗和悲慘處境。曾在基多大學攻讀醫學,後放棄並加入一個流動劇團當演員。寫過不少喜劇,如《不速之客》(1929)、《名字的喜劇》(1930)、《老者》(1931)、《因為她們喜歡》(1933)、《毫無意義》(1934)、《鞭子》(1936)。1934年中篇小說《瓦西蓬戈》的出版,確立瞭他在拉丁美洲文學史史上的地位。小說描寫印第安人為捍衛自己的土地奮起反抗莊園主、外國開發者和反動當局,最後慘遭鎮壓和屠殺。伊卡薩曾經說過,拉丁美洲,包括厄瓜多爾,需要有一種戰鬥的文學,因為拉丁美洲是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大陸。《瓦西蓬戈》雖然情節比較簡單,結構也不太嚴謹,但卻是一部接觸社會現實問題的戰鬥的文學作品。他的其他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山區的泥土》(1933),中篇小說《在街上》(1935),獲全國文學獎的《流浪者羅梅羅·伊·弗洛雷斯》(1958),以及長篇小說《被逮住的人》(1972)。後者是一個自傳體三部曲,包括《公正》、《在虛構中》和《在現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