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目錄學著作。姚名達著。姚名達,字達人,號顯微,江西興國人。該書寫於1935~1936年,1936年初版。1957年重印時,經目錄學傢王重民訂正,加後記1篇,對若幹問題作瞭補充說明。1998年商務印書館再次出版瞭影印本。

《中國目錄學史》扉頁

  本書結構以篇區分,每篇之下有若幹小節。作者認為,在中國目錄學發展史上,“時代之精神殆無特別之差異”,因而各篇各節但立標題,不以時代為序,分列為敘論、溯源、分類、體質、校讎、史志、宗教目錄、專科目錄、特種目錄、結論10篇。《敘論篇》界定瞭目錄、目錄學等基本概念,對古往今來的目錄做瞭分類,並在此基礎上劃定瞭目錄學的研究范圍,闡明本書結構和相關學術理念;《溯源篇》追溯瞭中國目錄學的源頭——《別錄》和《七略》;《分類篇》和《體質篇》根據古今公私藏書目錄的演變,敘述瞭目錄基本制度;《校讎篇》統計瞭漢代至宋代,以及清代修《四庫全書》的歷代校書活動;《史志篇》以時代為序評論瞭正史、國史、藝文志、經籍志及後世補志;《宗教目錄篇》以佛教目錄為重點,兼及道教和基督教目錄;《專科目錄篇》對經解、哲學、歷史、地理、文學、教育、科技、藝術等學科的目錄與索引逐一敘述,溯古詳今;《特種目錄篇》取其數量較多者,分列叢書、個人著作、地方著作、禁書、刻書、闕書、版本、善本、敦煌寫本、舉要解題、辨偽等門類,兼及婦女著作、宗教著作、學派著作、時日要聞、傢族著作、雜志論文、參考書、書評、外國人書籍等具體領域;《結論篇》以極短篇幅闡述作者對古代、現代目錄學的感想和希望。

  全書“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畢具,一覽無餘”,詳細論述瞭中國目錄學史的發展,並概括瞭20世紀30年代西方圖書分類編目理論傳入中國後,中國目錄學發生的變化。作者認為目錄學是“將群書部次甲乙,條別異同,推闡大義,疏通倫類,將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泉流,欲人即類求書,因書究學”的專門學術,強調中國古代目錄學特點是重分類而輕編目、重解題而忽視索引編制。他提倡主題目錄,反對十進分類;主張精撰解題,不贊成詳列篇目;主張插架目錄與尋書目錄分開;主張統一分類編制主題目錄,使尋書之法易學易做,使目錄學成為人人共知的常識。該書史料豐富,有獨到見解,是近代西學東漸以來第一部以“中國目錄學史”命名、全面系統研究中國目錄學史的有較大影響的學術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