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官修類書。歐陽詢等學者奉唐高祖之命編纂,於武德七年(624)成書。共100卷,約100萬字。徵引古籍1 431種,多為文學作品,分門別類,摘錄彙編,故名《藝文類聚》。全書分天、地、歲時、州郡、帝王、職官、刑法、山、水、鳥、獸等46部,727子目。創“事居於前,文列於後”的編排體例。即先摘引古文獻中的有關史實,後列出相關的詩文歌賦作品,相當於以類相從的文集,使“文”與“事”契合互補。此書所引古籍,大部亡佚,今存者不足1/100。此書保存瞭唐以前豐富的文獻資料,尤其是詩文歌賦;便於查閱唐以前古籍中的典故、詞匯、歷史人物事跡;是宋代以來輯佚、校勘古籍的重要依據。清代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主要錄自此書。現有中華書局1959年影印宋刊本,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5年出版汪紹楹校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汪校本增附索引。

《藝文類聚》(明刻本)